
援疆医生黄海峰:把精湛医术留在美丽昌吉
精湛技术造福当地
虽然有种种不习惯,但黄海峰还是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新环境,全身心投入医疗工作,发挥骨科专长,帮助医院在该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由于奇台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到了冬季,髌骨骨折患者十分常见。以往当地医院的治疗方式一般是采用传统的石膏固定术,靠自然生长骨痂愈合。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方式愈合后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膝关节活动能力受限,且受伤部位常常疼。
“实际上,用现代的髌骨手术方式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愈合效果,术后病人走路几乎看不出受伤的影响,但当地并没有开展手术的技术力量和医疗条件。另外,由于没有医保,动辄一两万元的手术费用,很多患者难以承受。”作为一名骨伤外科医生的黄海峰内心有些沉重。
为此,闽清县医院准备把备用的一台“C形臂X光机”赠送给奇台县中医院,但最后因机器需要拆装,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容易损坏而作罢。
考虑到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黄海峰决定带领当地两位医生开展髌骨手术,采用自己认为很有把握的“髌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环形8字钢丝内固定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术后证明,手术是完美的。低廉的手术成本让当地群众很容易就接受了。”这样的手术黄海峰主刀做了将近30例,当地的两位医生也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靠着过硬的医疗技术,黄海峰在缺少设备的情况下,以“传帮带”的方式,将知识倾囊相授,取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信赖。作为奇台县中医院的副院长,黄海峰还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不少合理建议,在业务上督促、规范和健全各临床科室的医疗制度。
“只有这样,医疗行为的安全才有保障。我希望尽我所能,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黄海峰说。
除了日常诊疗外,黄海峰还多次承担下乡义诊任务,方便村民求医看病。此外,他还和其他援疆干部一起,开展帮扶活动,多次自掏腰包,为困难户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解其燃眉之急。
“能得到患者的认可与尊重,医生是幸福的。”黄海峰说。
■记者 王永臣
通讯员 吴广钟 文/摄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