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籍华侨柯全寿:为祖国抗战募捐5000万港元
他的祖上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建到爪哇岛垦荒,数代生于蕉风椰林中;抗日战争中,他派出的医疗队和募捐的药品,使无数中国负伤将士重上战场——
英雄简介:柯全寿(1893年~1948年),祖籍福建省福清市,印度尼西亚华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组织四批医疗队回到祖国抗日前线,并募捐大批药品和5000多万港元,支援祖国抗击日本侵略者。也因如此,在印度尼西亚沦陷后,他被日军关入黑牢,饱受折磨,但宁死不屈。
生于印尼 荷兰学医
1893年1月4日,柯全寿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沙拉迪加一个华侨世家,祖籍福建省福清市。祖上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南下爪哇岛谋生,已多代生于中爪哇。柯父生有四子三女,柯全寿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
柯家有浓厚的爱国传统,坚持让子女从小学习华文,所以柯全寿幼入中文私塾,后转马来文小学和英文小学,毕业后考入三宝垄荷语高级中学。1913年,柯全寿赴荷兰阿姆斯特丹,以优异成绩考入丹莱登大学医学系,攻读医学七年。1920年毕业后,他留在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学院专门研究热带疾病,一年后返回雅加达,先后在中央医院和巴斯德研究所工作。
医生办报 宣传爱国
柯全寿十分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时刻关注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他倾力支持坚持正确报道祖国的《新报》,成为新报集团主要成员。印尼语版《新报》是由福清籍华侨李金福、刘玉兰、游新义与厦门籍华侨陈金山于1910年10月1日创办的一份周刊,为发动华侨支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讨袁护法作出了贡献。1912年4月,《新报》改为日报。
柯全寿始终认为必须在华侨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华侨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意识。在爱国华侨的努力下,华文版《新报》于1921年2月21日在雅加达创刊,1923年出版《新报周刊》。新报集团的核心成员皆为爱国侨领,如洪渊源、朱茂山、侯德广、郭恒节、郑坚成、郭克明等。办报方针是宣扬中国民族主义和中华文化,反对荷兰国籍法、反对华侨服兵役和参加荷属东印度国民参议会,反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支持印尼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公正的斗争,倡导中印友好团结。
1928年11月10日的《新报周刊》首先发表印尼青年作曲家苏普拉特曼创作的爱国歌曲《大印度尼西亚》,在印度尼西亚独立后被定为国歌。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抗战期间日《写真周报》在榕曝光 曝侵占闽浙政治目的(2015-07-14 15:49:28)
- 抗战的摇篮——双虹小学(2015-07-14 15:39:42)
- 福建关爱抗战老兵群福州行(2015-07-14 11:14:02)
- 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奠基 抗战老兵讲述往昔峥嵘岁月 (2015-07-14 11:06:27)
- 碧水丹山赤子心 携手抗战两岸情(2015-07-13 17:40:15)
- 黄埔后代倡两岸共同纪念抗战 共同统计烈士名单(2015-07-13 17:39:25)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