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高平珍:接访群众不言难

2015-06-01 15:55:42  来源:人民日报
  

高平珍:接访群众不言难

  高平珍接待来访群众。 资料图片

  人都说,信访是“机关第一难”。可到了高平珍那里,这些,都不难。她在信访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接待过上访群众超过5万人次,用过的笔记本100多个,处理的案卷足足装了10个柜子。

  高平珍,河南平顶山信访局副局长,同事们都说,高平珍到哪儿,哪儿的信访案就会降下来。

  “每个信访案,背后都有着辛酸苦辣。别人眼里,我们天天接待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于信访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尽管他们维护自己利益的方式有时不妥当,但他们多数是在寻求公平正义,心里是盼着党和政府帮一把呀,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群众把信任掏心窝子给咱,咱还有啥理由说难。把他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当自己亲戚的事,能有多难?”没等人问,高平珍先给了串反问。

  其实,“不难”这话,说起来轻松,做起来谈何容易。

  有个女上访户,常年上访,谁见谁躲,都知道她“不好惹”。高平珍把她接进接待室,先倒水,并排和她一坐:“你说吧,啥委屈咱姊妹俩好好唠唠?”这一唠,就是5个多小时。上访人恨不得把她一辈子的委屈都讲完……一边讲,一边哭,高平珍也跟着她掉眼泪。

  老访户看到高平珍比自己还伤心,反过来安慰她:“村里说我‘神经’了,没人搭理俺。就连俺闺女都不听我唠!跟你一说,俺就舒畅了。这状俺不告了!”

  高平珍拉住她手:“老大姐,都是女人,知道你不容易,放心吧,一定把这事儿查清楚,给你个交代!”高平珍带着乡、村干部把老访户的账一笔笔算清、一笔笔讲明。从此以后,这位老访户再也没有上访过。

  有时接访,高平珍一天都坐不下来。直到2011年9月的一天,高平珍的腿疾犯了,被确诊为骨肿瘤,站不起来了,由于一直拖着不去医院,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高平珍被家人送去了北京。

  这期间,她先后做了4次手术,住了7次院,但高平珍24小时从不关手机。术后还忍着疼痛,一个一个回复上访群众。看着高平珍如此“拼命”,家人背过身去偷偷抹泪。

  “那都是上访群众啊,打不通电话,他们会感到我在回避他们的问题,会感到政府在回避他们的问题……”高平珍说,“党员永远不能回避百姓。”

  高平珍总结:“信访,关系群众的切身冷暖,真心必不可少。但治本还是靠制度,靠方法。”在舞钢市工作16年,那里的190个行政村她都走访过一遍。到平顶山市工作才一年多,她已调研了11个县市区,52个乡镇街道。一有空闲,她就往基层调研,做培训。一年多来,至少4000多名干部接受过她的培训。

  怎么能让群众心服口服?高平珍提出信访要坚持“三不欠账”:不欠政策账、不欠法律账、不欠感情账。政策保障的,法律维护的必须落实到位,缺乏关心沟通的,感情不能缺位。

  高平珍常说,信访说难,还真是难。只有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位,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到位,干信访才不再是“机关第一难”!

【责任编辑:林少斌】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