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小伙历时6年复原福州“运木船” 拟组帆船队
旧时闽江上的“运木船”
船模可还原成真船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在巴黎海事博物馆,随便一艘航模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可按比例放大还原成真船。而中国航海博物馆2010年才建成开放,比西方落后了很多年。”杨帆说,希望自己制作的船模也能按比例放大还原成真船。按照这个要求制作船模更加复杂,选料和取料都更讲究,材料一定要耐腐蚀、接近原色,一般选择风干三五年的柚木、樟木,重要位置还会用到檀木。船模构件制作精细,一艘1米长的船模,误差不超2毫米。
制作船模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就是调试。帆船航行时都要有一个最佳倾斜角度,一般是二三十度。他复原的运木船模型也是经过不断调试才大功告成。一艘船好比人体的骨架,比例不对、粗细不匀、关节有损,都不会是好船。只有从整体到细节都对了,船才能“立”起来。在高标准、严要求下,杨帆制作的船模被国内外多家海事博物馆和船务公司收藏。
拟组建本土帆船队再扬海上丝路风帆
走访外国博物馆途中,杨帆除了收集运木船资料外,还尽力搜寻福建航海史料。2007年末,杨帆到荷兰国立博物馆库房寻找一张闽江口地图。“那里的库房对于没开展课题研究的资料,没有进行整理和分类,我在那里没找到想要的地图,却意外发现一个不起眼的防潮桶上手写着‘Ma⁃zu’,后来又在同柜找到其余6张!虽然时代、作者不清,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对海神的崇拜。”杨帆说,那次还找到一张《福州府城图》,他都索要了电子扫描件带回来,对研究本土船政文化有一定帮助。
2008年,杨帆注册成立闽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悠远的福建航海史,弘扬航海文化。
“我若不在航海,就是在为下次远航做准备。”杨帆说。除了工作,大多数业余时间他都漂在海上。乘帆船出海更像是一种休闲方式,漂在茫茫大海上,可以暂时忘掉陆地上的烦恼,喝着咖啡,听着音乐,感受大自然真实的状态。
这些年来,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朋友加入帆船队伍中。今年6月初,杨帆和7个朋友历时72小时从深圳航行到平潭,跨越北回归线,航程390海里。“航海是一件很谨慎的事。在瞬息万变的大海里,我们需要比天气预报分析得更精准。”杨帆说,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强对流天气,看到了暴雨后的彩虹,欣赏了没有尘霾的日出和璀璨的漫天星辰,还在台湾海峡偶遇几十只海豚围绕帆船嬉戏。
杨帆告诉记者,他的心愿是用福州传统的小舢板举行一场本土帆船比赛,从福州近代航海史的开端马尾驶往福州海洋文明的发源地昙石山。“小舢板可以用橹、帆、桨等进行航行,可以挖掘一些兴趣爱好者,建立一支本土帆船队。在日本、台湾等地有很多这样的帆船比赛,但在大陆这一块还是空白。”杨帆说,他要弘扬航海精神,传承船政文化,再扬丝路风帆,为建设海丝核心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