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小伙历时6年复原福州“运木船” 拟组帆船队
初期“运木船”模型
福州晚报9月20日讯(记者 桂丹/文 受访者供图)今年是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福州利用“四区叠加”独特优势,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福州有一群积极弘扬福建船政文化的年轻人。杨帆就是其中一名。“我名字中的‘帆’就代表船,我把船当成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杨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制作的船模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他历时6年复原了福州的远洋级木构帆船“运木船”,还成立闽船文化研究中心,挖掘、整理、研究大福建地区传统船型的建造技术和航海技术。
出生于航海世家 远赴法国修复船模
杨帆长着一张娃娃脸,但常年暴晒的黝黑皮肤和手臂上的结实肌肉,证明他的确是个“老船长”。他今年35岁,出生于航海世家,外公家从事航运,外婆家是福州知名“矮婆厂造船派”的林氏家族,他自幼受船政文化熏陶,如今在一家游艇公司当技术高管。
“小时候只要是坐船能到达的地方,我们都不会坐车。”杨帆说,小时候自己加入航模兴趣小组、参加航模比赛,妈妈也常常介绍他帮别人做航模,那时只是把航模作为兴趣爱好。真正让他决定从事船政行业的,还是因为2007年发生的一件事。
2006年,杨帆参加世界航模锦标赛时,认识了一位对中式船很感兴趣的法国教授。第二年,法国波尔多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需要修复一批清朝时期的古船模型。他们急需了解中式古船工艺的专家,这名法国教授推荐了杨帆。2007年暑假,杨帆应邀前往法国修复古船。
学习波尔多航海史钻研福建船政文化
在法国期间,当地博物馆馆长带他走访马赛、尼斯等城市,了解当地的航海历史。杨帆发现,波尔多与福州有非常多相似之处。波尔多曾是法国在大西洋沿岸的造船中心,是连接西非和美洲大陆最近的港口。杨帆觉得这些都与家乡福州相似,福州也曾是中国历史上的造船中心。
“虽然两地的过去很相似,但现在却截然不同。波尔多航海设施很多、航海文化氛围很浓,那里的人与船的关系依旧亲密,每逢周末,加龙河上举家出海度假的帆船很多。”杨帆说,而如今福州的年轻人似乎忘了自己是闽越先人的后代,血液里丢了航海基因,那个“十户九船”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杨帆决定回国后好好钻研、弘扬福建船政文化。
走访欧美博物馆花6年复原“运木船”
杨帆自小就从长辈的言谈中了解了福州辉煌的航海史。小时候外婆常提到“大船”,那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州最大的帆船,操纵性非常好,主要用于远洋贸易或运木头,因此得名“运木船”。大的运木船54.8米长、8.5米宽,小的也有18.2米长、6.7米宽。但因为用料考究、造价高,而且停泊区域有限,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运木船逐渐被轮船取代。运木船虽然消失了,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独特的船舶设计和优异的航海技术。因此杨帆一直想复原运木船。
如今的造船匠对运木船知之甚少。为了复原运木船,杨帆除了走访多名老船匠以外,还要查阅很多史料。一些资料被国外博物馆收藏,找起来并不容易。
“一般我会事先通过邮件沟通,国外博物馆对研究者很欢迎,只要邮箱没错,基本都会得到答复。如果对方提供的资料很重要,我会亲自去一趟。”杨帆说,他走访过美国、法国、希腊、英国、德国等地的博物馆。2007年,他在德国汉堡海事博物馆发现一艘运木船模型,约1米长,船头还有“闽”字。据博物馆人士介绍,模型是20世纪初在中国的外国人测绘真实的运木船后做的,因年代久远,船模脆弱,杨帆只能远远观摩。
2011年,资料整理到位后,杨帆开始绘制运木船图纸,一年间不断调整,再和朋友制作运木船模型又花了一年。2012年,一艘1.75米长、0.35米宽、1.45米高的运木船模型出炉。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