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上海医改:公立回归公益为帆 守护百姓健康为锚

2016-08-19 10:37:19  来源:新华社
  

  从公立医院到家庭医生 提升居民获得感

  2015年,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标已连续12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其中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82.75岁。随着居民对健康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只有把医改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让居民觉得方便、可靠、安心,提升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上海是最早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城市之一。为抓住这个“牛鼻子”,上海先后推进了“医药分开”、投入补偿与监管评价机制、医保支付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制度、家庭医生制度、卫生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从“掌舵者”政府部门到“董事长”办医主体,再到“总经理”医院院长,不断创新突破。

  有别于以往“拨款+贷款”,由医院自筹建设资金的模式,郊区新建医院从基本建设、大型设备配置到开办经费,以及运行经费补助,均由市区两级政府予以保障。“药价零加成,门诊零补液,门急诊均次费用下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院长范存义坦言:“补偿机制改革使我们告别了传统的收入减支出等于利润的运营模式,有力保障了公益。”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推进分级诊疗,除了公立医院,更离不开最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制度,是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核心。在对市民就医习惯大数据调查的基础上,上海推出了“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制度,即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

  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所有社区,截至7月底,全市首批65家试点社区“1+1+1”签约居民在组合内就诊率近80%,其中在签约社区就诊率超过60%,市民就医下沉趋势显现,为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打下扎实基础。据悉,第二批1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签约试点工作已启动,将覆盖到全市77%的社区。

  “家庭医生不仅保健康,更为我们省费用。”家住上海市零陵路29弄的徐秀宝今年76岁,曾经发生过两次脑梗,还有眼底出血等疾病,老人告诉记者,“医生特别热情细心,主动帮我配药送药、健康指导。我到三级医院配药自付600多元,到社区只要自付70多元。”

  徐秀宝的家庭医生是全国家庭医生中第一个获得“中国医师奖”的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兰,她告诉记者:“如今,上级医院处方能延伸到社区,并可以开具1-2个月用量的慢性病药品,大受欢迎。”根据改革计划,上级医院还会拿出50%的专科和专家门诊预约号源,提前50%时间优先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开放,畅通转诊“绿色通道”。

  为了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上海还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市、区级医院建立专病联合体,提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管理诊疗能力,还组建区域性影像、检验、心电诊断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逐步实现社区诊断水平的同质化。

【责任编辑:钟培培】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