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经济学在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提炼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规律、新范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框架,又对实践产生了巨大指导作用。因为对中国经济实践的超强解释力和科学指导力,中国特色经济学在世界上逐渐有了一定话语权。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中国特色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国特色经济学建设水平,一个重要前提是正确回答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特色在哪里,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根本性问题。对这些问题,可以在回顾中国特色经济学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实践底色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时,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如何发展,成了从中央领导到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道。改革的第一声春雷炸响了,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村最早开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自发采取的改革措施。从1979年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因为实践表明,它使农业增产了、农村面貌改善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发展动力、带来了希望。
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后,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乡镇企业自筹资金,自购设备,自谋产品销路,自聘城市退休技工来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道新的风景线——火车上、长途汽车上,经常看到一些农民模样的人带着大包小包,走向全国各地。他们是新兴的乡镇企业的推销员,带着样品和订单,到处推销本企业的产品。这样,大一统的计划产品市场被打破了,充满活力的乡镇企业商品市场形成了。这是奇迹,也是必然现象。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乡镇企业功不可没。
农业增产增收促使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兴起,农贸市场相应发展,多年少见的鸡鸭鱼肉、香油、花生米和各色蔬菜等充满了市场各个角落。城市供应的丰富,使得实行多年的粮票、油票、肉票等票证就此取消。
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的新景象。它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奠定了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底色,那就是:以实践为理论来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拒绝本本,拒绝教条主义,致力于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问题。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