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供给侧改革把创新“放”出来 产业连成串织起链
靠创新,“赶上来”
没有鞋带,只有一个旋纽,把旋纽一拧,鞋子自动系紧;再往外一拔,鞋子又松开了。就凭这个小小的新技术,莆田洛弛董事长陈英洪开始与国际大牌们“过招”。
改革开放之初,凭借四大国际运动鞋品牌厂家来此投资的优势,莆田鞋业在全省率先崛起,第一个打出了“中国鞋城”的名号。可因为都是给国际大牌做原料配套和国际商贸,忽视了自己的品牌建设,十余年之后,便被泉州反超。
优劣,只会限于一时。变化,总能出人意料。原本起家于商贸的洛弛、华峰等一大批莆田民营企业,凭借创新锐器转身投资实体,一出手,便搅得鞋业风生水起。
“户外特种鞋”,从这名字看,就能猜出陈英洪“不求规模,但重个性和功能”的理念。他开发的鞋带可以止滑防火、面料能防水透气、鞋底能防刺耐磨、鞋面能抗菌保温……“莆田有350亿元产值的鞋业基础,虽数量、品牌远不及泉州,但有一大批长期专门做各种辅料的厂家,当我们扶持引导企业研发团队把这些分散的、别人的特色都集中在自己手里时,就成就了我们的优势。”当过省经信委主任的原莆田市委书记、现福建省副省长周联清,擅长的刚好就是这样的引导。
华峰是一家为运动鞋提供面料的纺织企业,之前还是标准的劳动密集型。光看“纺织”和“劳动密集”两个词,怎么瞧都觉得很“夕阳”。不同于其他“夕阳”的,就是它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纺纱、织布、染整等完整产业链。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不同,它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为全球著名国际品牌认证并提供面料的企业。
能到国际上“牛”,就因为很专注,也因为敢创新。
功能性面料,防水、除菌、保温、彩色等,别人得一层层地加入各种其他原料,或粘进去或填进去或缝进去。华峰不用,只需在生产面料的过程中直接织进去或印进去。去年,华峰又新开发出类似3D打印的设备,一块面料上,设计出的所有颜色、所有功能,只需在这套设备上一次打印,便全能搞定。只需再加个底,一双鞋就出来了。
“国际品牌是消费一代、生产一代、研发储备一代。我们现在生产的正是国际品牌在研发的一代。”华峰副总邱建新说。
(记者 赵鹏)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