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光明论】
破除资源“诅咒”实现东北转型发展
这是5月24日下午,习近平同正在进行伊玛堪说唱教学的村民们亲切交流。
此外,资源开发的环境破坏与资源型城市生态优化的目标矛盾。对自然资源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必定带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在追求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下,资源禀赋条件好的地区,矿山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大规模、高强度、群体化的资源开发局面,许多资源型城市,因矿而兴,因矿而建,矿上建城,城下采矿。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衰退、资源枯竭等资源型产业的外部性问题已经凸显。
尽管中央早已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但就目前来看,由于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促进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的矿山与林场均归行业主管部门所有, 难以形成统一的开发规划,地方政府与林矿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不能统筹使用与合理配置经济要素。现行政策对资源型城市尚未能完全做到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尤其是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资源型城市,政策援助的方向和目标、支持领域以及政策效果评价没能显示出应有的不同和差异。
人口流动和社会稳定的矛盾。资源型工业属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需要大量拥有专门技术的工人,这就决定了资源型地区必然要经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会给地区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大量涌入的外来务工者极大地增加了当地社会负担,改变了地区传统的社会结构,资源型地区的本地居民认为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破坏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抢走了本来属于自己的就业机会,给地区带来了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同时,对于工矿业地区,外来打工者大多是青年或者中年的男性,劳动力,地区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结构极不合理,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尤其是工矿业企业的限产停业常态化,原先吸纳大量就业的资源型城市开始面临人口流出的压力,这对城市经济集聚和服务业发展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不利影响。
5月23日至25日,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东北地区的转方式调结构任务尤其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去年在吉林调研时,习总书记也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 他强调,老工业基地支柱产业要通过创新实现优化升级、脱胎换骨,进行深入改革创新,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