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友人魏延年:延续首任船政洋监督的“中国梦”
魏延年介绍带来的资料和照片。
福州新闻网5月1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陈敏灵 通讯员 林颖 郭颖 文/摄)
【人物简介】
日意格
19世纪60年代,法国海军军官日意格先生来到中国,在福建船政的创办与发展初期,其作为船政正监督参与船政事业20余年,为福建船政和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船政学堂的创立和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诞生了150年的福建船政似其中泛起的一朵浪花;然而,它的创立深深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福建船政从百年走来,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但仍有不少还静待挖掘。41年前,法国友人魏延年循着他的法国“老乡”日意格的脚步,收集到遗落在法国的船政史料,他打开了一段船政文化尘封在法国的历史,重新串联起了中法之间的“船政记忆”。
6日,法国友人魏延年第10次来到熟悉的马尾,这一次他带来了日意格古堡内的一批珍藏书籍和照片影印资料,这些封存了百年的珍贵史料有些是首次公诸于世,今年底,它们将在船政学堂内展出,揭开更多关于日意格与他的中国朋友们相处的记忆。40多年来,魏延年一步步走近日意格,被他感动,受他鼓舞,为他延续着一名法国人的“中国梦”……
远在中国的一座精致学堂
今年72岁的魏延年退休前是法国核能专家,长期在台湾工作,太太是台北人。
1944年,魏延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港口小镇,他形容那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困不住总想走出去看看的他。当时在巴黎,他所能报考的大学只有7所,魏延年最终选择去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中文。
1964年,他开始学习中文,研读中国历史,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我在日意格写的《太平战争的日记》中,认识了一座精致的现代化学堂,我很好奇这个大洋彼岸的船政学堂究竟是什么模样,为什么法国人会在那里教书?这种好奇是一种缘分,但遗憾的是很少有法国人对此感兴趣。”
1975年,魏延年为了研究20世纪的文学历史资料,一边在巴黎大学教中国历史,一边成立了一家读书馆,在读书馆里他结识了一名卖亚洲书籍的老店长——布朗先生。原来,布朗先生的祖父正是当时在船政学堂教授英语的老师,这对“忘年交”时常在读书馆里讨论素未谋面的船政学堂。
魏延年了解得越来越多——1866年的马尾,一片泥滩上,日意格参与设计和建设了马尾造船厂,在当时的马尾造船厂旁边,同时建起了一座后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新式学校——船政学堂,日意格带着50多名法国工程师、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马尾造船厂、船政学堂的建设和教学中。
有一天,布朗先生打来电话:“我这里有一件东西你肯定感兴趣。”当魏延年到达书店时,出现在他面前的恰是1866年正在建设中的船政学堂老照片。“那份欣喜至今仍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就像是见着了梦里的初恋情人!”魏延年回忆道。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那段历史,但是魏延年的心绪已经被牵引着来到马尾。泛黄的老照片,像一只神奇的木箱,收纳着过去的人与故事。这些得以存留下的老照片背后,到底演绎着一段怎样的故事?魏延年不禁为之动容。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