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岁老地下党员捐出700平方米清代祖宅 价值百万元
捐出老宅
◎老宅隐藏着的这段历史,如果卖给别人改作他用,可能就会湮没。
1949年之后,胡崇绅先后到德昌、西昌工作,没有再回礼州,也再也没有回老宅居住。
然而,这座宅邸在老人心底却有着莫可名状的分量。如何安置这布满回忆的祖宅?2015年,胡崇绅就有了一个想法,将宅子无偿捐给政府,唯一要求不能将其作为盈利场所。
胡崇绅有六个儿女,目前均已退休。现在一家22口,已是四世同堂。
老人要捐赠出祖宅,胡崇绅的儿女们闻言,有些意外,但很快就都选择支持父亲的想法。“父亲咋个想,我们都支持他。”大儿子胡琛表示,父亲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一辈子乐于奉献,现在要把祖宅捐出来,也算是革命工作的一种延续。
但在胡崇绅看来,他捐出祖宅理由有三:一方面,是子女都成家了,以后,也不会再回去住了。同时,老宅缺乏修缮,屋顶漏雨。而且,还有盗贼光顾,不少雕刻精美的木件,都被偷走,非常可惜。此外,老宅隐藏着的这段历史,如果卖给别人改作他用,可能就会湮没。
对于胡崇绅的捐赠,西昌市文管所所长马玉华表示,除制定一个具体的维修方案之外,还将准备结合礼州镇的红色文化,将其作为一个红色文化展示点来打造,留住这段历史。
潜伏记忆
老宅接头
与马识途假扮师生
“这种工作都是秘密的,谁也不能告诉,也不敢告诉。”胡崇绅回忆道,虽然当时西昌的斗争形势并不算特别危险,但特务仍非常多,稍有不慎就暴露了。
稍微搜检一下,胡崇绅便搜罗出几段惊心动魄的潜伏记忆——
老宅密约马识途
1948年5月,当时西昌地下党领导黄觉庵告诉胡崇绅,有一位同志将到西昌开展工作,两三天后就到礼州,到时候会去他家,让他回去准备接待一下。
果然,到了约定的时间,一名戴着眼镜、穿着蓝布长衫、手中拿着一把油纸伞的中年男子,来到了老宅敲门。胡崇绅知道,这是领导安排过来,找他接头的同志。
而这名中年男子,就是时任中共川康特委副书记的马识途。这次他是来西昌组织发动起义,同时还要找两个人,而胡崇绅是马识途这次工作的“接头人”。
“老马很谨慎,他告诉我,我们扮成师生关系,如果有人问起,你就说,我是你的老师,在成都曾教过你。还有,我的名字,叫做马子谦。”胡崇绅回忆,当晚,马识途就住在老宅,和他长谈一夜。胡崇绅还清晰记得当晚的谈话内容。“他问我礼州党组织的工作情况,还讲,今后要发展工农党员。”
与马识途礼州一别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胡崇绅去成都,两人才再次见面。胡崇绅翻出一张照片,在黄觉庵老人90大寿宴席上,他与马识途两人并排坐在一起。
与特务“交朋友”
因为工作的需要,胡崇绅广交朋友,利用同乡、同学的关系,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由于“混得好”,被大家称为“胡老大”。
胡崇绅的一名“朋友”,姓杨,是一名特务。一天,对方急匆匆找到他,说有人告发他是共产党,请他出去躲一躲。胡崇绅估计这是圈套,装作若无其事地说,告发那人与我有仇,你看我这个大少爷,哪里像共产党?事后,仍淡定和对方出门逛街,特务的圈套终落空。
被告密险遭严查
1943年上半年,胡崇绅在礼州小学教书。一天,校长匆忙找到他,悄悄说,西康省教育厅得到告密,称礼州中学有个叫胡崇绅的人,有“奸党行为”,发文要求严查。但胡崇绅在礼州小学,想来是上头弄错了单位,但这表明,胡崇绅已被盯上,处于危险中。
好在,当时胡崇绅的堂叔父在当地政府任职,得知此事,他被叔父叫去骂了一顿。不过,叔父也替他打了掩护,让他今后注意点,并向上级汇报:查无此人。一场危机,才这样被掩盖过去。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 摄影报道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