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论探析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闻舆论工作创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论述,体现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新闻宣传创新必须随时随地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新鲜事实,提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只有这样,宣传内容才能富于思想性、政治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形式的、抽象的、空洞的。
1.运用唯物辩证方法分析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于党性与人民性、关于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关于总结经验与改革创新、关于中国特色与对外宣传、关于全党动手与部门负责,这些新理论新阐述都是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反映了唯物辩证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思想,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勇于打破陈旧观念束缚和习惯思维定势,自觉把思想理念从不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工作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思想认识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我们正确地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3.坚持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发现真理修正错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媒体传播格局深刻变化,老办法遇到了新问题。其中,有些是形式老化,有些是思路老化,有些是表达老化。这就要用新思路更新老办法,让老办法焕发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前进,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必须相应地跟着变、跟着前进,这就是创新,就是实事求是。因此,坚持实事求是,一定要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机统一起来,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4.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新闻舆论基层工作创新,这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相一致。我们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基层工作创新当作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推进。做宣传思想工作,是为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以及教育引导群众,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上级看的。我们要重视基层,充实队伍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薄弱的状况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改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
三、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创新与守旧是相互作用、反复纠缠的,创新并不是非线性发展、一直向前的。因此,我们要更加警惕走向创新的反面,就是守旧与教条。
1.面对思想懒惰的挑战,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新闻舆论创新面临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挑战。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是两种有害的倾向,是思想懒惰的表现,对实际工作危害很大。经验主义脱离理论,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犯经验主义错误的人不能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高到理论上去。犯教条主义错误的人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比如,我们的正面宣传总体上很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创新不够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照搬照抄领导讲话和政策文件,挖掘解读不够,生动鲜活不足,群众敬而远之;有的存在模式化、套路化现象,语言生硬、形式刻板,亲和力、贴近性不够;有的形式上轰轰烈烈、豪华艳丽,实效性不强。
面对创新之难,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作为创新的支点而不是退缩的借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刘云山同志在2014年5月15日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打开新的空间。
2.面对客观形势的挑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当前,国际舆论格局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我们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不能为西方话语所解释,也不能靠贴过去的标签来解释。应当承认,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与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相比,还未形成与之相称的中国话语体系。新闻报道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与新闻力量。
面对创新之难,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精神,自觉把思想理念从不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工作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话语体系荷载着特定思想价值观念,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谁的话语体系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谁的话语和叙事最终能打动人,谁就拥有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我们必须努力破除对西方的迷信,立足自身精神文化传统,探索传统话语与革命、建设、改革话语的融合交汇点,沟通学术话语、民间话语、官方话语,防止学术理论与现实政策相脱节,更好地承担起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乃至世界的责任。(文/ 马昌豹 作者单位: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