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白濑水库明年年底开建 安溪永春3万多人将大搬迁

2015-11-24 09:03:38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二十年打拼

  盖起近400平三层楼房

  搬迁时间刚公布,李义跃的奶奶就做了一个决定——搬家前,给家里20岁的长孙李义跃娶媳妇。

  她说,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家里有个年轻的媳妇好当家。于是,在奶奶操办下,搬迁前18天,李义跃和打小就认识的同村姑娘结了婚。

  时间仓促,来不及置办家具,两人到大队一登记,就算把终身大事给定了。之后,李氏一家12口,带了3张床,几把凳子,搬到了同安窑市村。新婚妻子帮忙照看家里,李义跃则去山美水库开搅拌机。每月27块钱,供一大家子买菜、油、米,基本存不下钱。

  李义跃的小家庭有5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有天起床找不到女儿,才发现被挤到床底下去了”。为了养家糊口,李义跃辗转三明、将乐等地做泥水工。冬天的风吹得手上的口子生疼,他还是要干上十几个小时,不然这一天就赚不到2块钱。

  经过12年辛苦打拼,李家5个兄弟花了一万多元,在自家房屋后加盖起4个房间,共80平方米。如今,李义跃和儿子一家住在他1994年建在镇上盖的370平方米的3层楼房里。

  21年前,李氏家族在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建了朋口李氏家庙,每年举办庆典纪念祖先。还在九都镇建了祖厝、纪念碑等,每年都会组织乡亲回去祭祖,并告诉后人,他们的根在九都。

  历时四年多

  编纂镇志留下故乡“证据”

  “40多年过去了,当初离开的年轻人变老了,很多老人也走了。如何让九都人记住并传承自己的根?”九都镇纪委书记李胜辉说,2010年,九都镇启动镇志编纂工作。他们踏访每一个移民点,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材料,历时4年8个月,于今年年初出版了南安九都镇志。

  回忆当年,李胜辉感慨万千:“每到一处,乡亲们都会放鞭炮、准备家乡菜欢迎我们。”而走访过程中,移居漳州长泰的80多岁老人陈火章,竟还能说出九都下店街当年商贸繁荣的景象,甚至连什么人开什么店都历历在目。

  南安康美镇东旭村的沈江海,从最新版的《九都镇志》中,找到了沈家移民的记载。1972年5月,九都公社和安大队高坪社沈姓12户约80人移居康美公社分散插户。多年来,沈江海一家8口,靠双手打拼,从无到有,如今20多人的大家庭,生活过得安稳且富足。

  沈江海说,父亲总说“入乡随俗”,虽然舍不得老家的田地,但到了新地方,就得融入新的生活。每年佛生日都跟着当地村庄一起过,村里要修建寺庙、公路,他们也都热心捐助。

  当年移民时,儿子还没出生,关于故乡的记忆,从他们这一代就断片了。《九都镇志》出版后,沈江海给三个儿子各拿了一本。他说,这本书是“证据”,证明他们来自何方。他常会告诉孩子们,“这些被水淹的地方,以前都是农田”,“后面的山从前光秃秃的,现在没人用,长得茂密了”……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