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青运会在古城福州拉开序幕 孕育中国体育未来

2015-10-19 09:33:20  来源:新华网
  

  体育教育转型重塑“中国少年”未来

  寂寥的看台,两队尽情奔跑的少年,几位千里之外赶来观战的家长……这是17日青运会U16男足第二轮比赛中的一个普通场景。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刘备战和爱人一起,在空旷的看台上为奔跑的儿子加油。刘备战虽然“不懂足球”,但他明白足球给儿子带来的变化,“孩子8岁开始进业余足球学校,最初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但他喜欢上足球后,不仅身体结实了,而且也独立、懂事多了”。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如是说。

  青运会要培育的,正是“中国少年”的未来。

  伴随着升学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青少年在营养水平提高的同时,身体素质却连年下降。自1985年开始进行的学生体质调研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这种令人忧心的现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未来的国之竞争,本质上是青年素质的竞争。身体孱弱的年轻一代,怎堪国家栋梁?

  面对严峻的态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在2006年底联合启动阳光体育运动,随后国务院在2007年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体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性,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七年之后,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可消融,培育健康的一代人非朝夕之功,尤须全社会的决心、耐心和恒心。

  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指出,体育不仅能治“弱”,还能治“散”与“私”。

  2013年全运会,20岁的帆板选手马娇放弃比赛、抢救落水对手的行动感动了无数国人。网友赞其故事体现了真正的体育精神,“比金牌更有价值”。

  体育的教化作用不仅体现在竞技赛场上,更扎根于普通校园中。出生在福建厦门的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从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开始,在那里从事体育教学长达50多年。在他的影响下,清华大学形成了深厚的体育传统。马约翰认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道德品质的锻炼和培养。

  体育所崇尚的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尊重规则、公平竞争,都是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张伯苓尤其看重集体球类运动的育人功能。他的主张在今天再次得到响亮的回应。

  2015年初,《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足球列为中小学体育必修课,并确立到2017年布局2万所足球特色校的目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校园足球提速,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并以此带动体育教育体制深入改革。

  少年强则国强。青运会,联结起赛场和校园,期待着借助体育的力量锻造出拥有“文明精神”和“野蛮体魄”的“中国少年”,扛起家国的明天。

【责任编辑:黄新锦】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