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各族兄弟并肩御侮 中华民族光耀千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08-25 13:10:11  来源:新华网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导下,在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为了粉碎日本侵略者制造民族分裂的阴谋,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将团结各族群众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1938年,毛泽东给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发去电报,指出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团结蒙汉人民联合抗日,以我们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来改变中国过去传统的错误政策”,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对团结各族群众,扩大统一战线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第一次论述了“中华民族”,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1940年,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为了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民族纲领,拟定了《关于回回民族问题提纲》、《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这两个提纲所提出的对蒙回民族的民族纲领和政策,在动员蒙回民族抗日、争取民族解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平等对待各民族、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强烈感召下,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并肩战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1938年,东北抗联八名汉族、朝鲜族女战士被日寇追击,奋战到最后一刻,不甘受辱,挽手跳进滚滚波涛的牡丹江中。1939年,抗日联军的10名朝鲜族伤员在临江密林中养伤,一位汉族老大爷照顾他们。在为伤员磨玉米面时老大爷被敌人发现,面对酷刑他坚贞不屈,以命换命,保护了朝鲜族同胞的安全。朝鲜族护士崔今淑负责照看身患重病的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被日军“讨伐队”发现后,她坚决不肯先离开,与童长荣同志一起与敌人战斗,最终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事业英勇牺牲。黎族群众在抗战时期受到汉族同胞无私救助,因历史原因留下的隔阂渐渐消除,他们亲切地将共产党员叫“父母同志”,将共产党军队叫做“父母军”。各族人民意识到,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具有同样不屈的英雄气节,同样热血的爱国情怀,各个民族只有亲密团结,并肩战斗,才能救国家、救民族,打赢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中国各族儿女的不屈抗争,既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更奏响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唤醒民族精神的神圣凯歌。

  三、烽火洗礼,中华民族以蓬勃的崭新生命走向复兴

  回首70年前,硝烟散尽,中华大地迎来了久违的曙光。多少风云激荡,多少血火淬炼,在遭受惨痛侵略、奋起并肩抗战的过程中,共同的命运把56个兄弟民族紧密相连。中国古人很早就说过:“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但真正让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而不倒、始终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不是“多难”,而是国难当头之时各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是民族危亡之际56个民族手挽手、肩并肩的团结奋战。

  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共赴国难的精神,这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使饱受欺侮的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抗战,彻底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赢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不仅如此,这种精神更让我们从松散的民族联合体,转变为一个统一的、稳固的、团结的中华民族,自此以崭新的生命、以蓬勃的力量,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逐渐形成的。江河滔滔,奔流入海。古往今来,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演绎了一幕幕历史活剧,都是向着汇聚为一体的、团结稳固的中华民族发展。早在先秦时期,华夷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和天下大一统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秦汉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支配中国两千余年的大一统格局,统一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国家的长期统一,又密切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形成共生互补的格局,各民族共同因素日益增多、一致性不断增强,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中被进一步淬炼和激发。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国国门洞开,侵略者也把魔爪伸向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给中华民族带来最为惨痛的苦难。但共同的命运与抗争,让56个民族血流在了一起,汗淌在了一起,情融在了一起,加深了祸福与共、休戚相关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守望相助、急难相扶的兄弟情谊,形成了政治上团结一致和共御外侮的共同行动。各民族都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历史上形成的血脉相融、不可分离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各族人民作为中国历史共同主人的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和高扬。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在抗战时期,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成熟互相促进、互相升华。着眼于形成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把民族政策的正确与否提到了关乎民族存亡、抗战成败的高度,自身民族理论政策也不断成熟。如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社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中指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就是当前抗战中的严重任务之一。”在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里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并首次比较系统明确地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思想,阐明了少数民族独立自主原则与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关系。同时,还提出彻底改变民族压迫、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禁止一切侮辱少数民族的文字言论和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正是这些正确的民族政策,才使抗日战争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以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意识得以普遍增强,也为日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在和平年代得以不断丰富和强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站了起来,走向复兴。各民族携手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患难与共,荣辱与共,民族关系愈加融洽。建设边疆,八千湘女上天山;自然灾害时期,三千孤儿进内蒙古;青海玉树州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各族志愿者前往救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化,许多城市56个民族成分齐全,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切糕王子”走红网络,《最炫民族风》《狼图腾》等文化作品受到追捧,民俗旅游产业成了热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在新的形势下,在我们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齐心迈进时候,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共同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深深融注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是全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历史教训表明,没有各民族团结奋斗,就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也就没有各民族繁荣发展。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切实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在不断创造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正在不断汇集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昨天,不论苦难与辉煌,都已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上。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不仅要铭记它的悲壮惨烈与各族人民的共同抗争,更要从中汲取智慧、凝聚人心,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团结奋斗,强我中华,56个民族如星如火,团结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必将光耀千秋!

【责任编辑:刘必泳】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