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互联网+”实现高效配送 菜农不怕卖不出
13日,闽侯大池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启昌,驾驶着一辆货车,车上满载3吨今年首批成熟的冬瓜,从闽侯县大湖乡大池村出发,盘山而下来到位于闽侯县南通镇的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与早些年不同,这些冬瓜并没进入批发市场,而是直接送进批发市场对面的农时通订制食材主题物流园。部分冬瓜清洗加工后随即被送往位于软件园的一家叫快乐食膳的快餐店,变成附近上班族的午餐。
最短的链条,最快的速度,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田头和桌头距离不再遥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正在悄然转变。
搭平台,直联两头
“大部分农产品从地头田间到消费者手上,要经包括批发市场在内的五六道中间环节,而互联网技术让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成为可能。”农时通订制食材主题物流园总经理李鼎全如是说。经两年的前期努力,农时通于8月初对外运营,它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搬进厨房,稍稍加工便可以直接享用。
李鼎全从事农产品流通多年,他说,农产品的每一次搬运都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和品质的下降,农时通诞生的初衷就是“连接两头,解决生产者的卖难问题,同时确保食品安全”。
农产品安全如何保证?李鼎全说,公司通过应用溯源终端、二维码、视频监控、RFID、GPS、GPRS、GIS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食材原产地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采收环节、加工及物流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和管理。
种了十几年菜的洪启昌说,对菜农来说,种出来却卖不出去是最大的痛。农产品卖难他们每隔几年就会遇到一次。去年,合作社的冬瓜一度跌到一公斤两毛钱都无人问津。今年开始,合作社与农时通签订最低收购价订单,现在他的目标只剩下怎么把菜种得更好。
快乐食膳负责人陈祖辉说,通过食材订制,原材料来源由农时通负责把关,安全有保障,而经过初加工,食材可直接下锅,节省了不少人力。目前,快乐食膳每天订购200公斤的蔬菜和肉类,通过APP等订餐,每天可销售便当1000多份。
这一模式引起多方关注。截至目前,闽侯相关部门已组织多个骨干基地与农时通召开了两场专门对接会,台江区也有20多家餐饮企业前来考察参观。目前,各方已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正在协商具体的合作细节。
李鼎全说,通过互联网打造农产品流通链,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为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和农户创造稳定的盈利空间,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扩订单,万事俱备
农时通副总经理张新友介绍,农时通最近正在为产品进入小区忙得不可开交。公司主打的便捷配餐,主要针对餐饮行业和社区家庭,目前主要向五花马、第五大道等几家餐饮连锁企业供货。“但产品要走进千家万户还需一段时间,订单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保证盈利。”
在农时通订制食材主题物流园内,记者看到,耗时2年建成的蔬果、鱼类、肉类三条生产线,一万吨的冷链仓库以及安装了GPS定位的配送车队已准备就绪,部分已投用。三条生产线保证食材加工实现机械化和标准化。此外,食材进出还要经两道监测关卡。
这背后由两个技术团队支撑:负责开发网站和APP的IT人员,主攻产品研发的食品工程技术人员。
张新国曾是一名国家一级厨师,不久前,他来到农时通负责研制菜单,主要是家常菜,还有一些则针对高端市场。
“‘互联网+’时代与过去大大不同,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更关注客户需要什么,从而反向决定生产者生产什么。”张新友说。
“传统食材经营模式往往是商家凭借经验和商业嗅觉生产或采购商品,再设法推销出去,强调的是‘我有什么’。”张新友认为,定制食材是食材供应链优化的必然产物。“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链条进行洗牌,通过大数据来告诉生产者‘要生产什么’,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更完美对接,成就多赢。”记者 方炜杭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李克强:用新理念新技术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2015-08-24 08:21:01)
- 刘慈欣《三体》获雨果最佳长篇奖 电影版已杀青(2015-08-24 08:15:46)
- 公安机关今后不再开具“我妈是我妈”等18类证明(2015-08-24 08:15:27)
- 体育健身休闲业将迎发展黄金十年 政府投入加大(2015-08-24 08:12:56)
- 福建农产品电商形成产业规模 走上抱团发展之路(2015-08-23 07:51:32)
- 北京限行实行 部分专车快车调价 费用为原来3倍(2015-08-22 08:41:57)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