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现象引发关注 官员自由裁量权过多过大
中新网8月10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署名尹艳红的文章,分析为官不为破解之道。就其主要原因,文章指出,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多过大,大量的政务信息被赋予密级,监督机制不到位造成官员的“为官乱为”。
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针对一些重大决策难以落地现象批评部分官员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为官不为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文章指出,为官不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懒政怠政等政策执行不力,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还严重影响了群众对领导干部信任度和政府公信力。
具体而言,包括选择性执行,造成政策落实难;凡事向上看,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不敢担当,不利于党政领导队伍建设。
就为官不为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到,权责不一致造成官员“为官难为”。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领导干部管了很多本应由市场和社会管理、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同时,由于权责划分不清,上级领导安排的不在年初工作计划中的临时性交办事项也严重影响了下级官员的正常工作进展。笔者在某部委就临时性工作事项进行调研发现,该部委接受调研的18个司局中,绝大多数司局临时性任务在全年工作中超过60%,个别司局临时性任务竟然高达90%以上。
动力机制缺失造成官员“为官懒为”。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中央加大治吏力度,持续推进反腐败工作,同时,不断跟进党的建设,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工作开展,官员收入及福利待遇更加规范透明,寻租所得等灰色收入被有效遏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分类管理机制和晋升机制等动力机制没有及时跟进和创新,尤其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官员,明显出现了对中央政策的选择性执行或滞后执行,缺乏动力推动,造成了官员作为的懒为现象。
监督机制不到位造成官员的“为官乱为”。由于历史传统和改革尚未到位,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多过大,而呼吁多年的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工作只做到了局部公开和少量公开,大量的政务信息被赋予密级。由于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对官员的执法行为无法有效进行监督,造成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官员滥用职权、暗箱操作、违规行使自由裁量权等乱作为现象。
就为官不为的破解之道,文章强调,可以说,某些官员出现为官不为问题,有其自身对待改革的态度问题,但多数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以运动方式治理官员不作为,短期见效快,可持续性差,甚至会加剧官员的懒政乱为。治理官员应为不为现象,应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落实,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首先,整体思考,系统设计。为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出招,试图一举解决该问题。为官不为不是一个简单的治吏问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因此,不能通过运动式整治活动进行治理,需要整体思考,进行顶层设计。要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厘清党政机关各部门权责清单,全面梳理领导干部岗位职责,确保权责一致,减少三定职责中领导交办事项的比例。
其次,完善制度,分类治理。为官不为造成的原因不同,要根据为官不为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治理。对于权责不一致造成的“为官难为”现象,要与权责清单和岗位职责梳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权责清单梳理工作;对于动力机制缺失而造成的“为官懒为”现象,要与当前正在推进的公务员分类管理相结合,完善晋升机制,加快研究基层干部职级与职务相并行制度,健全公务员薪酬激励制度;对于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造成的“为官乱为”现象,要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工作相结合,强化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公务员信用体系,把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依法履职行为晒在阳光下,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有效监督网络。
再次,有效融合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与政府绩效管理。必须有效融合党政绩效评估,把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实绩之中,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为与考核直接挂钩,考核结果与晋升等相联系,以有效解决为官不为问题。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州召开整肃“为官不为”领导小组成员会议(2015-07-23 07:44:53)
- 福州整肃“为官不为”见成效 近期问责干部23人(2015-07-20 07:10:01)
- 从“心”根除“为官不为”(2015-06-25 11:43:32)
- 福州市领导对整肃“为官不为”情况开展明察暗访(2015-06-04 06:59:36)
- 市领导赴基层开展 整肃“为官不为”明察暗访(2015-05-29 07:37:12)
- 地方干部谈为官不为五种病因:迷 怕 愤 懒 笨(2015-05-25 09:59:15)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