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雕小神童改行瓷雕 梦想让武关公走红海外
“小神童”学成后 舍木雕改瓷雕
初见郑建冰,圆脸、短发、古铜色皮肤,一笑眼睛就半眯起来,听到新鲜的事就马上露出好奇的神情,就像是一个大孩子。
1990年,郑建冰出生在莆田市的一个木雕家族,他父亲还同时经营木雕和石雕生意。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他,从小就接触到雕刻艺术,比别人多了一些禀赋和耳濡目染。
在父亲的眼里,他可是一家的骄傲,15岁就进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本科班,是附近有名的“小神童”。当时,父亲希望他能多接触一些别的雕刻艺术,学成后继续做木雕。
“2008年毕业的时候,我也才18岁,就拜入王则坚老师门下继续学习。”王则坚是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曾经在德化呆了10年之久,是业界公认的何朝宗瓷塑艺术优秀传统忠实的研究者与传人。对于这个年轻的小徒弟,王则坚也非常喜欢,带了3年之后,给他提供了第二个选择——瓷雕。
“我父亲特别不理解,干嘛要到德化吃这种苦?但后来,他还是尊重我,支持了一大笔钱。”郑建冰说,当时跟父亲“斗争”将近一年,自己的几个老师也都请出来帮忙说服。
精心创作武关公 拿下百万订单
虽然出身名师门下,但作为学院派,郑建冰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他和爱人创办的工作室,起步也很艰难。
到德化继续沉寂3年,去年11月,一位瓷商偶然看到郑建冰的一尊武关公,当场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订单:99尊,每尊创作费近1万元。事实证明,这笔投资很值,市场成交价从最初的1.2万元,涨到了现在的3万元;少量几件在北京、上海交易的,高达5万元。
郑建冰的工作室内,还留有少许这样的武关公,他每个月也只能做三四尊出来:右手持青龙偃月刀,左手抓住及胸长胡须,撩到一边去,硬气十足。而以往很多关公塑像则不同:胡须要么是用手轻抚,要么是随风而动,相对祥和内敛。
市场上,各种关公塑像并不少见,何以一个初出茅庐的90后,能拿下百万订单?“人无我有,而且这是包含了人体美学的,有数据支撑。”他说,在构图的时候,就严格遵循“人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长”的比例,形成整体的和谐美,而不是在创作时有各种“神来之笔”。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海丝艺传”精品展今起在三坊七巷展出 精品团聚(2015-07-29 09:27:12)
- 福州港直航欧洲航线开通 可直达“海丝”沿线国(2015-07-24 07:30:59)
- 17岁女生的海丝情结:微信开专栏 图文介绍泉州(2015-07-23 10:38:10)
- 旅游达人在福州寻访海丝印记 首站走访三坊七巷(2015-07-18 07:28:25)
- 清新福建大讲堂开讲:充分发挥“海丝”核心优势(2015-07-11 08:37:55)
- 闽籍侨商回归 抓“自贸+海丝”机遇进军跨境电商(2015-07-06 14:50:15)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