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77年前日寇入侵厦门 一个小村子70余人被杀24人

2015-07-06 16:55:20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何无痕
  

  厦门沦陷后治安稳定?

  真实情况:厦门沦陷后,原有26万多的人口骤降到几万人。小小的鼓浪屿竟塞了11万人,其余难民则逃到泉州、漳州、南洋等

  1939年2月10日,台湾的《诚》杂志中,一篇报道提到:“以前嚣张的小偷最近少了很多,治安的确立证明了厦门已获得新生……”而1938年8月24日,《台湾日日新报》上登载了一篇由记者铃木生所写的长篇通讯《复兴路上的厦门观感》,也提到了类似内容——“自从皇军占领后, 戒备森严, 小偷根本无法入侵, 百姓高枕无忧……厦门市和禾山农村治安井井有条。”

  所言安居乐业的场景,都是想说明当时的厦门是“名副其实的乐土”,《台湾日日新报》上写着:“吸引着鼓浪屿难民大量回归,最多时一天内有4 0 0人回来, 少的时候也有2 0 0人……逃到内地(福建省的泉州、漳州、海澄等地) 的难民动不动就被强征各种税收。不分老少, 只要是男的, 就被抓去当壮丁, 苦不堪言。他们听说厦门安居乐业的消息后,冒着抓住会被砍头的危险, 趁夜坐小船逃到鼓浪屿等待机会回厦门。”

  沦陷后的厦门,真是宁可被砍头也要回归的“乐土”吗?事实上,厦门沦陷后,原有26万多的人口骤降到几万人。小小的鼓浪屿竟塞了11万人,其余难民则逃到泉州、漳州、南洋等。就因为人太少、民生凋敝,为拉拢人心以说服难民回厦,日军还特地成立“难民归复团”,到各地卖力宣传“推销”,但效果不佳,上当返厦者寥寥。

  【链接】

  亲日媒体诬称 厦大将无法开学

  亲历者回忆,厦大内迁长汀后图书丰实弦歌不辍

  关于厦门大学外迁的旧事,早在1938年初《台湾日日新报》就有登载——1月25日,这则《反日抗日巢穴的厦门大学欲迁内地, 恐难开课》的报道中写道:“……支那军队早已做好了逃跑准备,市内民心动摇, 标榜抗日学府的厦门大学狼狈至极, 师生逃到鼓浪屿租界的福民学校避难。由于鼓浪屿也不安全, 校长萨本栋筹措了约5000元搬迁费, 打算把学校迁到安全的福建省内地长汀, 学生们却因为内地有土匪和共匪, 危险重重而不愿随迁, 选择放弃学业。搬迁后, 该大学将处于无法开学的地步。”

  迁校的原因,并非如此。1937年10月26日,日军占领金门,封锁了厦门港的出海口,为保证师生能正常上课,厦大校长萨本栋才决定迁校。而所谓“无法开学”也是无稽之谈。42级校友陈兆璋如此描述在长汀:“内迁各大学的学生都在豆也似的油灯下看书,而我们仍有电灯设备,实是不可多得……”当其他内迁大学闹书荒的时候,厦大图书却依旧丰实,42级校友朱良灏回忆:“阅览厅共有三四百个座位,经常开放着,从上午七时半一直到晚上八时半才关闭”。

【责任编辑:陈玲云】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