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教育部不点名批评北大清华抢考生:遵守招生纪律

2015-06-30 07:24: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骂战:互相揭短互指欺骗

  “掐架”事件的“引爆点”发生在昨天上午,北大四川招生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某校输红眼之后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随后,北大四川招生组与清华四川招生组拉开“招生大战”,互指对方不正当抢生源。一个说“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对方欺骗考生;一个则随即回应称对方拿钱诱惑考生。

  围观网友越来越多,当事两校也先后对此进行了回应,目前双方都已删掉互相攻击的微博。北大方面表示,坚决反对个别招生人员在招生中的不文明行为,希望此类事件不再出现,望每个孩子都能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清华则回应称,已重申招生相关纪律,要求有关人员删除微博,希望各招生组继续做好咨询工作。

  实战:“寸步不离”尖子生

  6月25日高考放榜,广东省文理前十名成为北大清华驻粤招生组争夺的最重点目标。数位高分考生告诉记者,两大名校招生人员提前“蹲点”,几乎“寸步不离”。

  高分考生叶彤说,当天上午10时余,她还未开始查询成绩,就已经接连收到清华北大的邀约电话,后来才知道自己进入全省前十。而在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中,两校的招生老师更是几乎“寸步不离”,全程陪同考生,采访后,先后与叶彤面谈。

  当天下午,高分考生李彦熙也是被两所名校招生工作组“包围”。

  五年争夺战 谁抢的尖子多?

  2010 文科前十 八入北大

  这一年广东省文科投档分前10名考生中有8名考生选择北大。

  2011 港校参战 夺走状元

  这一年广东文科最高分的考生——执信中学赖琦玫,在当年3月份已被清华大学“相中”,甚至给出降60分录取的条件,但在6月下旬港校面试后情况有了变化。香港大学给予了赖琦玫45万元的全额奖学金,这是赖琦玫没有想到的。她最终被港大以45万元的高额奖学金“挖”走,就读港大的金融专业。赖琦玫表示,自己是独生女,未来想留在南方发展,“香港与广东在文化上更为契合”。

  2012 文理前十 两人漏网

  2012年,广东省文理前十的20名考生中有18人被北大和清华录取,其中北大12人,清华6人,另有一人进入中科大,一人前往香港读大学。这一年,北京大学完胜。

  2013 理科前十 九入清华

  这一年,广东高考文科投档前10名中,有5人报考了清华大学。理科投档前10名中有9人报考清华大学。有教育学者分析,随着IT热、互联网经济勃兴,理工科高校和专业的吸引力在日益加强。

  2014 理科前十 六入北大

  2014年,广东考生145人进清华(包括保研和自主招生),134人读北大(包括自主招生和3名运动员),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广东省理科前十中,有6人入读北京大学。

  记者手记

  名校要有超越“掐”的自觉

  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昨日一场网上互掐,吸引不少眼球,也引起不少网友反感。怒气冲冲、咄咄逼人、互相嘲讽,不少网友觉得“有失大校风范”。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代表官方的微博用世俗语言来说事儿本也无可厚非,但更应看到,两大名校互掐的根源,是掐尖的驱动;而掐尖和互掐,恰恰是中国名校当前迫切应该超越的格局。

  名校应有自觉:生源竞争不是普通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是物质方面的等价交换,不是“用最贵的价格买最好的产品”。学校的核心吸引力,应在其教学质量、学校风度、大师资源、广阔视野。

  名校应有自觉:状元考生不是主要的目标群体。近年来,名校奔赴各地的招生工作组姿态主动、力度用足,这是好事。但片面追求状元、极高分考生的导向,还是越来越明显,以致出现了各种竞争手段,互相引发不满。

  名校应有自觉:要有推动中国高校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当。我们看到,“先知成绩再填志愿”制度实施以来,在北大清华强大的攻势下,其他高校基本对极高分考生束手无策。如果北大清华不是片面掐尖,而是在招生过程中着眼于提升自己的责任担当,会不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作为高校领头羊,北大清华必须致力于成为高考改革的推动者,利用自身强大影响力、强大教育资源去推进改革进行、推进教育公平、推进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不是殚精竭虑地去打掐尖“争夺战”。要知道,北大的对手不是清华,清华的对手也不是北大,他们共同的对手是教育体系中急需改革、提升的部分。 (陈翔)

【责任编辑:刘必泳】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