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互联网+:台湾老板与大陆青年的“创客梦”

2015-05-28 15:03:4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张皓俞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张皓俞)马桶堵了,水管漏了,门锁坏了……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逐渐成为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的这代人的困扰。在很多老旧小区,“上门维修”的广告贴满了墙,但人们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被这些转身不见人的“马路天使”坑骗;而在一些服务质量过关的小区,“有事找物业”的传统思维占主导,可多数情况下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而事实上,物业也并没有“修水龙头”这样的义务。

  当下,维修服务这个传统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家里出现问题找不到合适的维修工,掌握技能的维修工又没有提供服务的有效信息渠道。因此,重塑“维修”领域格局成为现下社会发展的急切需求。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不仅给予了37岁的台湾老板何晓华在维修领域很多想象的空间,也让26岁的创业青年陈就倍感兴奋。

互联网+:台湾老板与大陆青年的“创客梦”

图为“台湾老板”何晓华(右)和大陆青年陈就(左)。 受访者供图

  台湾老板:互联网+就是通过平台把需要的东西串联起来

  1978年出生的何晓华祖籍湖南,16岁时跟随家人定居台湾。对念书没太大兴趣的何晓华从那时起就开始打工,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永和豆浆洗碗。何晓华告诉记者:“台湾的‘永和’不像大陆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地名,几乎所有的豆浆都叫永和豆浆。”在那里,何晓华18岁时就做到了“师傅”级别,每个月有一万六七的收入,按他的说法是:“当时干半年,就可以在北京买套房。”

  那时,何晓华已经有了来大陆发展的想法:“20世纪90年代,大陆对台湾商人有很多优惠政策,我认为到大陆发展是机会,但当时手里有”资本“的老板大部分还没有这样的魄力。”何晓华苦于自己年纪太小,心有壮志难酬。就这样,何晓华一直“熬”到20多岁。2003年,在“永和豆浆”干了9年的何晓华拿着自己攒的10多万美金从台湾来到了北京。

  何晓华又在餐饮服务业干了多年,直到2008年,何晓华开始接触互联网,发现它确实能改变人的生活。2010年起,在餐饮服务业打拼多年的何晓华想找到一种深刻了解的服务行业,并通过互联网思维去改变它,“保洁、装修这些行业都已经规范了,但维修这块还没有品牌”。

  大城市人口密集,是一个家庭维修频发的地方。何晓华在调研后发现:因为缺少合适的需求“匹配”,很多家庭的维修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比如南城有个人需要开锁,可能联系到的师傅却在北城,这来回一折腾就得四五个小时,你出的钱比行情价再高,师傅都不见得愿意去。”

  何晓华还发现,在北京,几乎每个小区的方圆二三公里内,都能找到一个小型的五金店,这些五金店的“形态”大部分是老婆看店,老公出去干活,有的纯粹就是卖日杂,不提供上门维修。“他们为什么能生存?是因为周边的人有需求。”何晓华说。

  “以前,消费者、五金店和维修工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互联网+’就是通过一个平台把这些需要的东西串联起来,从而既解决了千家万户的维修困惑,又打破了维修工靠天吃饭的瓶颈,还能为个体五金店提供走货渠道,也能为创业者带来可观的收入。”何晓华告诉记者,“但是我不太懂互联网,我需要找一个懂互联网的人,大家在一起才能有碰撞。”

【责任编辑:陈玲云】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