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学生校外打架1死2伤 悲剧前后发生了什么?
【深度解读】
正确引导 让孩子“淘而不坏”
让花季没有暴戾阴影
校园暴力事件在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屡有发生,施暴手法也大同小异,往往在身体伤害的同时还有人格侮辱,甚至有人上网炫耀“战果”。如何消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还孩子们一个纯净的花季,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青少年为何 如此暴戾?
校园暴力屡屡发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泉州市青年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叶彦琪分析,家庭是最早对孩子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首先与家庭的教育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柔化心灵”的家庭教育缺位
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个性、言行容易出现极端化,孩子们每个人都很有自信,但心理承受力差,唯我独尊。
“如果家长对孩子爱不够,孩子就不太懂得去关爱别人,就老是要通过欺负别人来显示自己的本事。”叶彦琪称,孩子从家长那得不到足够的爱和沟通,就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如果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暴力的,孩子就会默认别人对他的暴力,压抑久了自己也会爆发。如果家长对孩子是民主的,能充分地沟通,遇事孩子就会和家长探讨,学习父母处理问题的社交技巧。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教科书警示“教育”不够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自我行为的把控力不足。有些孩子会随身携带凶器,可能也不想用,只是用来吓唬人,但是在被逼的情况下情绪控制不了行为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而学校教育对此就要加强警示,让孩子意识到暴力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同时,有些孩子在班级里得不到认同和爱,心理就会空虚,就需要拉帮结派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存在感。“所以要强调建立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孩子被班级所接纳,就会学会互相关爱,为他人着想,就有力量去处理问题,不一定要用过激行为来应对。”
而在知识学习上,教科书上对暴力的警示教育关注还不多。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黄海波携女友住"二奶村" 监狱风云的主演去哪了(2015-05-14 08:31:50)
- 刘馨予因介绍他人卖淫获刑6月 与黄海波嫖娼无关(2015-05-14 08:31:28)
- 晋江五中学生校外打架酿惨剧 1人被捅死2人受伤(2015-05-13 08:20:38)
- 成龙自曝与林凤娇情史:未婚先孕婚礼简陋(图)(2015-05-12 14:35:15)
- 成龙为尼泊尔地震灾区捐款 欲带着物资救助(图)(2015-05-12 14:35:03)
- 李光地家训传出国门 出现四世十进士七翰林盛况(2015-05-11 10:26:36)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