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新老股民的“牛市思维”:33岁职业股民年赚百万

2015-04-19 14:42:52  来源:现代快报
  

  炒股要尊重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钱借给自己看好的公司做生意。公司生意做好了,投资者当然有好处。

  ——受访股民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A股大盘指数节节攀升,迭创新高。伴随着这一波火得发烫的行情,不少人发现,身边的股民多了起来,炒股成了人人热议的话题。进入4月,日均新开账户超10万——这个数字不由得让人惊叹。从大妈到90后,白领到大学生,一拔又一拔的人满怀希望杀进股市。

  日前,现代快报记者走近股民,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在股市浮沉中的喜怒哀乐。

  武明 24岁

  股龄不到1个月

  同学聚会

  大家都在谈股票

  武明出生于1991年,去年大学毕业后走入社会,说起自己为何投身股市,他笑笑:“一开始有些无奈,后来渐渐觉得炒股是对的。”

  之所以觉得“无奈”,是因为武明进入股市是父母的要求。“我家人是在2007年股市6000点时进去的,他们也不懂,看别人炒得热闹就忍不住了,”他说,“刚入市不久,股市就大跌了,满仓的股票全都被套牢。”怀着极大热情和憧憬进入股市,但刚一进门就被打得头破血流,这让武明的父母失去了炒股的兴趣,接下来这么多年,不论行情怎么样,他们对手里的股票一直都不闻不问。

  直到今年3月份,眼看着股市又红火了起来,武明的父母对他说,让他接着炒下去,输赢都无所谓。“一开始我不太愿意,我刚工作,又要谈恋爱,哪有时间?”但耐不住父母软磨硬泡,武明在今年3月底接过了父母的账户。他说:“当年他们投了20万,我接手的时候只值14万多。”

  武明买股票的胆子颇大,短短10多天,他账户的资产总值就到了17万。“10多天就赚了快3万元,这感觉真是爽。”武明说,“这下我算是有些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在单位,和老员工们也找到了共同语言。

  除了赚钱带来的快感外,另一个变化也让武明觉得自己投身股市是个正确的决定。“最近同学聚会,我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炒股。”他说,“幸亏我还算入了门,否则真是不知道聊什么。”

  这次聚会让武明感到,90后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股票改变着。以前同学聚会,总感觉大家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团体,但现在所有人都参与到了同一个话题中。电子游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至少在下午3点之前,下降了。“以前一划开手机就是刷微信,玩游戏,现在拿起手机就看股市。”武明觉得,股票也许不会赚大钱,但它给他打开了一扇窗,让周围的人有了共同话题。

【责任编辑:池文娟】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