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志士在台抗日事迹鲜为人知 榕台学者呼吁立碑纪念
陈宝源家族故居,距今近百年历史,现在是外人居住。
记者寻访先贤故里
为了还原这段历史,连日来,本报记者四处寻访先贤故里,寻觅他们的生平故事。
一开始,寻访工作就遇到了难题。在文史资料中,记录个人事迹的只有《福州同乡会会讯》中12名福州乡亲以及一些文章中提及的陈发棐、黄斯模等。然而,资料中,这些志士家乡的具体地址交代不明,大多仅记录“福建林森县人”等;加上资料几乎都是数十年前记载,随着福州城市变迁,许多地名均已改变。
“这批旅台福州人和后人一般在台湾生活,很少与福州乡亲联系。再加上年代久远,绝大多数亲历者已经过世,后人相隔数代,很难知晓。”郑宗乾告诉记者,他也曾经尝试寻找,都是失望而归。
记者了解到,过去的“林森县”大多在现在的闽侯县和仓山区范围内。记者联系了闽侯县相关部门,被告知未找到这些志士的资料。记者咨询了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将资料中提到的家乡地址逐一陈列,尽量找到现在对应的地点。
在多番比对下,记者初定了1个较为确切的寻访地点,即留台抗日志士陈宝源的家乡,记载为“福建林森县台屿乡”,可能位于仓山区建新镇台屿管理区。据《福州同乡会会讯》记载,陈宝源曾负责台北一带爱国同志组训工作,后因事情外泄,被捕受刑数十次,坚强不屈,入狱四年后出狱。
3日,记者来到陈宝源的家乡,今天的仓山区建新镇台屿管理区。在台屿陈氏宗祠内,有几位老人当即表示他们记得,确有陈宝源此人。
“陈宝源很小的时候,就随家人去了台湾建厂经商,他们家经济条件较为富裕。”据一位89岁的老人陈宝鼎回忆,陈宝源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去了台湾,其他乡邻老人也回忆起,陈宝源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回到家乡,但后来又去了台湾。
“陈宝源一家在当地颇有名望,十分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陈宝鼎老人说,宗祠内挂着的“惠及乡邻”的牌匾,就是在1934年,陈宝源的祖父陈志松捐献一千银元,在台屿后门山新建了台屿小学校舍,台屿乡亲为表感谢之情而立匾纪念,而此事也收录在他们编写的《台屿志》中。
记者翻开《台屿志》看到,这里还记录着陈宝源家族的另一件事:“1936年,台湾族亲陈志松家族捐献台北宏生五金厂制造的消防救火器械。”记者发现,此处记载的“宏生五金厂”正与《福州同乡会会讯》中所记载的陈宝源“在台北西宁南路开设宏生五金行及铁工厂”相吻合。
“这个厂确实是我们的乡亲陈宝源一家开设,但是他在台湾抗日的事,我们都没有听说。”陈宝鼎告诉记者,陈宝源后人均在台湾,几乎没有回来。
在台屿几位热心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陈宝源的故居。这是一栋占地数百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房子,距今近百年历史,外表恢弘气派,内里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但宽敞的厅堂依稀看出当年家族的辉煌。老人们介绍,现在这个房子已是仓山区保护文物,陈宝源家族的后人并没有在此居住。
在台屿乡亲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了陈宝源的侄女陈燕钦,她已有82岁高龄。“伯父已经去世多年,生前长期住在台湾,我们与他的后人也断了联系,对他的事情并不了解。”陈燕钦只是依稀记得,“当年,我有听说伯父在台湾进过监狱,好像是因为抗日活动。”
此后,记者还尝试寻找郭钦藩、林学柽等留台抗日福州人的家乡地址,但都因为地名不详、城市改造等原因,暂时没有收获。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是当年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知情者,知悉福州人在台湾抗日的相关信息,请拨打本报党报热线83751111或通过新浪微博@福州日报、@福州新闻网fznews,或关注本报微信与我们联系。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福州日报记者 李夏薇 见习记者 刘君琳 )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黄埔后代倡两岸共同纪念抗战 共同统计烈士名单(2015-07-13 17:39:25)
- 福州抗日名将陈季良纪念园建成 老兵忆烽火岁月(2015-07-13 16:59:09)
- 抗日烈士郭志雄:投笔从戎誓雪国耻(2015-07-13 15:45:34)
- 赵本山儿子牛牛近照曝光 将接30亿商业帝国(图)(2015-07-11 15:44:04)
- 抗震救灾英模白确被批准为革命烈士(2015-07-10 19:09:06)
- 医保卡违规乱象丛生 居民“看病贵”雪上加霜(2015-07-10 17:11:56)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