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军报:部分军事作品追求日流韩流影响官兵价值观

2015-03-22 11:00:49  作者:谢贻平  来源:解放军报
  

  谢贻平

  严格意义上讲,长期以来,我国的军事文艺创作一直是在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指导下,以真实地反映我军光辉历史,展现部队官兵在党的领导下刻苦训练、英勇杀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壮举为主要内容。这种创作特点不仅构成了我国军事文艺的鲜明特色,也为军队的强大、战斗力的提升注入了铁血阳刚。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军事文艺的创作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有些军事题材文艺作品立意不高,脂粉气掩盖了硝烟味,血性阳刚变成了娘娘腔;有的影视作品女军人描眉画红,男军人耍酷装帅,脱离实际、违背常识、肆意拔高、盲目神化;有些作品连军队起码的编制、序列沿革、战争史料等基本功课都没有做好;有些作品追逐“美流”、“韩流”、“日流”,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新生代官兵的人生价值判断。这些言行“雌化”、心智“童化”的作品,怎能培养战士的虎狼之气、铁血情怀?

  追本溯源,造成当下一些军事文艺作品思想含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军事文艺的创作者对我军在新军事变革进程中所面临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触及不多不深,对部队现实生活的理解仍停留在浅表层;一些作品缺乏对我军光辉历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运用,使得一些表现革命历史的作品人物穿的是过去的衣服,说的做的却是当代的事;一些创作者缺乏深入了解强军兴军的火热实践,缺乏对基层官兵的了解,闭门造车。

  官兵的现实生活是军队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部队基层官兵,文艺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与军事文艺的创作者应该承担的现实主义责任是相悖的。以如此的创作状态和创作态度,在面对所要表现的现实生活时,就只能从想象和想当然出发。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又怎能令人信服,又怎能真实反映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不是不允许创造,但必须是在真实的现实基础上的“创造”。人民军队在长期的斗争中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战史、战例、战将和战斗英雄,形成了独具人民军队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这些都是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军事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对于这些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正确运用与发扬。

  因而,军队文艺创作者要想写出“兵味”“战味”十足的优秀作品,就要积极投身到官兵之中,为官兵抒写、为官兵抒情、为官兵抒怀。当年,著名作家魏巍之所以能写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始终在战斗部队任职,对部队的真实生活熟稔密切相关。抗美援朝期间,魏巍三赴朝鲜,深入火线和部队采访,又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仍是名篇佳作,“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

  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军事传统,部队官兵养武德、塑武魂、扬武威,敢打必胜的勇气和信心,都是军事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宝库。要想真实表现当代革命军人忠贞爱国、保疆卫国的革命情怀,作家只有扎根军营,深度书写,这才能真正体现作家的使命担当,才能写出官兵爱看、读者认可的优秀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军事文艺的现实责任。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