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林业“国字号”,重振雄风靠改革

2015-03-21 15:12:12  作者:顾仲阳  来源:人民日报
  

  林业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型,体制弊端逐步暴露,国有林场林区普遍陷入“资源枯竭、经济危困”

  论贡献,国有林场和林区都有着辉煌的历史,现在也有着十足的底气;谈发展,惨淡的现状让他们颇感雄风不再,底气不足。

  杨超介绍,国有林场建立以来,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上世纪80年代以前,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80年代初,国家开始将国有林场逐步下放,成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90年代开始,国有林场进一步转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90年代后期,随着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及实行天然林保护等禁伐限伐政策,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弊端逐步暴露:管理权责不清,内部经营机制不活,投入渠道不畅,普遍陷入了“资源枯竭、经济危困”。

  陕西省周至县永红林场汪家坡站,到现在还不通电,护林员的手机无法充电,一旦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连汇报电话都打不成。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副总站长刘春延告诉记者,全国国有林场近1/4的在职职工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近1/3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郊型国有林场林地被改为建设用地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威胁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林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长期以来,产权虚置,名义上森林资源国家所有,而实际上森工企业既是管资源的政府,又是用资源的企业。先建企业,后立政府,再形成林区社会,国有林区政事企合一,经济发展长期过度依赖森林资源消耗,由此带来一系列生态和民生问题:黑龙江大兴安岭开发初期可利用资源有4.6亿立方米,到2010年用材林可采资源仅剩0.18亿立方米。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大量职工处于半就业和失业状态,2013年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只有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一半。

  林业“国字号”举步维艰,难当林业生态建设主力军大任,改革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陈玲云】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