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黑作坊无证生产“打游击”:4年换3地儿(图)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郑州3月16日专电(记者 张兴军 毛伟豪)一家没有生产许可证的辣条作坊,在食品安全监管日渐加压的背景下,从城市逃离至偏远农村,且几年来“打游击”一样东躲西藏,负债经营,艰难求生。
日前记者暗访河南农村部分食品市场发现,这一辣条“黑作坊”的遭遇,堪称近年来农村“问题食品”现状的缩影:一方面,在监管力度加大、行业洗牌升级的双重作用下,类似不法作坊的生存愈发艰难;但另一方面,由集中到分散、由半公开到地下隐蔽作业的新趋势,也对原本监管力量就比较薄弱的农村食品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无证生产“打游击” 四年换了三个地儿
“工人都在家过年,现在还没法生产,但眼下是旺季,得做好开工准备。”农历正月初九,在豫东某县县城见到老贺的时候,他正开着一辆半旧的面包车忙着采购原料,主要包括一些食用油、香精等调味料。
41岁的老贺是一家麻辣小食品作坊老板,入行至今10年有余。2011年4月份,他把自己的作坊从老家江西南昌迁到了河南郑州。交通便利、原料成本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多重优势叠加之下,彼时以郑州管城区为中心,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小食品产业带。
就在老贺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之际,一场针对小食品加工厂的整治风暴不期而至。2011年5月22日,北京市查处60种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有53种出自河南,其中36种集中在管城区。重拳清查之下,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老贺,只好将刚投产的作坊转移至河南汝州市。但不久后,又悄悄地回迁至离郑州较近的新郑市一处城乡接合部。
2014年年底,因为所租民房面临拆迁,老贺再次将作坊搬到了更为偏远的豫东某县乡下。这也是不到4年的时间里,这家辣条“黑作坊”的第三次搬迁。
“从春节前到学校开学、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都是旺季,但现在到处都查得严,我节前只生产了半个多月。‘3·15’一来,还得停。”老贺说。
在离老贺作坊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沿着约3公里长的乡道,两边分布着10来家麻辣食品厂,都隐蔽在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的民房里,没有门牌和厂名,只有空气中弥漫的油腻腻的麻辣味,提示着这些加工点的存在。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建:1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食糖不合格率最高(2015-03-24 08:29:25)
- 福建推进农村改革 扩大城镇社保对农民工覆盖面(2015-03-24 07:44:00)
- 闽曝光一批不合格膨化和淀粉食品 涉添加剂超标(2015-03-23 18:18:21)
- 15名师生食堂用餐后发烧腹泻 多部门已介入调查(2015-03-23 16:50:07)
- 15名师生食堂用餐后发烧腹泻 多部门已介入调查(2015-03-23 16:16:41)
- 闽抽检食品8种产品不合格 闽侯诚辉食品公司上榜(2015-03-23 15:49:23)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