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法国枫丹白露宫被盗珍宝20件 案件细节披露(图)

2015-03-11 09:10:00  来源:京华时报
  

  “中国馆内,陈设拥挤,过道狭窄,也就仅供一人通行,我曾经担心自己的羽绒服蹭到宝贝,”马未都说,“馆内东西非常多,仓储式收藏,货架式摆放,一个挨一个。”

  从窃贼盗走的文物种类看,马未都分析,被盗文物并不是中国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从目前公布的3件被盗文物判断,暹罗国王王冠复制品显然不具中国传统对美的理解,而铜胎掐丝珐琅麒麟和藏传佛教礼器金曼扎也更符合西方人审美,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出窃贼的喜好和品位。”

  如今最有可能被纳入追索范围,或者说存在追索后回归可能性的,仅限于那些被外国人非法获取、占有的藏品。

  自清朝末年,流到海外的中国文物数不胜数。中国文物学会估算,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入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统计,流落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达164万件,分散在全球47家博物馆,而流落海外民间的文物数量恐为馆藏文物的十倍之多。

  但理性地说,流失、流落只代表文物转移后的状态,并不代表文物转移过程的性质。通常而言,文物流失海外,或因盗窃,或因劫掠,或因骗购,或因变卖,或因其他原因。而如今最有可能被纳入追索范围,或者说存在追索后回归可能性的,仅限于那些被外国人非法获取、占有的藏品。

  马未都认为,因掠夺而流失的中国文物数量仅占流失总量的一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掠夺事件就是火烧圆明园。此外,还有一大部分流失文物是当年被“买”走的,例如北京智化寺的藻井、敦煌莫高窟的经卷等。

  现在已没有必要讨论,如果当年智化寺住持不卖藻井、王道士不卖经卷,这些文物如今会怎样。事实是,这些文物当年被变卖时,“正值中国最动荡的时期,正值几千年来最不拿这些东西当回事儿的时期”。

  而如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体量的提升让中国文物价值凸显,同时也让流失文物的追讨、追索、捐赠、交换有了新的契机。马未都说,流失法国的两个圆明园兽首前两年得以回归就是最好的例证,与中国整体国力的增长不无关联。

【责任编辑:池文娟】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