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李克强:创造一个让人时时感到方便的政府
1月4日,李克强总理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考察,3月5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提到"创客",近日,《Vista 看天下》杂志报道了"创客李克强",深圳新闻网全文转载如下:
2015年1月4日,李克强在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2015年1月4日下午,李克强拐了许多道弯儿,走进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大部分政府领导来我们这儿都是带着问号来的,只有他像是带着感叹号进来的。”一个当时在场的“80后”回忆道。
2015年1月4日 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那天,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区内,十几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强烈地感受到:总理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是一群称呼自己为“创客”的人。这是英文“Maker”的翻译,特指那些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非同凡响的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
那天,李克强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创客空间待了半个多小时。临走前他愉快接受了这家创客空间馈赠他的一本“创客护照”——由此成为这个空间的第99号荣誉会员。
“他不是走过场、随便参观一下的那种,而是真感兴趣,是真愿意探究我们这里创意出的许许多多新东西。我们觉得他本人就像一个创客,一个Maker!”这里的负责人说。
对这个国家来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确实就像是一个Maker。他眼界开阔,思维异常活跃,常年保持着阅读国际最新经济科技动态英文原文的习惯;上任以来,他从来不缺乏新的主意,提出“上海自贸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等富有新意的改革举措;他更是一位乐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与身边人说起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和年轻人一起聊天”。他不单以此放松,更将此作为了解这个国家变化的一个便捷渠道。
有一点确定无疑,他从来都是一个“创”字当头的领导者。他的一句话经常在不同场合被许多人反复提起:“拒绝改革的人可能不会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在总理第一个任期的头两年里,他做了许多大胆的决定,而其中具有深谋远虑的一项,就是不遗余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李克强喜欢将这些草根创业者与民间的创新力量称为“中国式创客”,甚至用经济“新引擎”这样带有丰富信号意义的词描述这些草根之于这个国家的意义。
对于此前更多依靠投资与出口贸易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来说,李克强的这一提法显得不同寻常。
“他让我想起了约瑟夫·熊彼特。”数次参加过总理座谈会的经济学家钱颖一这样描述自己对于李克强的印象。
在这个凯恩斯思想一度影响很深的国家,约瑟夫·熊彼特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名字。70多年前,正是他第一次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这样的表述带进经济学。这位执拗的经济学者坚信市场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那些拥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新企业,而一个国家长远的繁荣昌盛也来源于此。
一个制度和精神领域的“创客”,应该倾向于相信是人的新点子——而非资本、土地等其他要素——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与精神面貌。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李克强会见亚洲开发银行行长(2015-03-23 20:07:34)
- 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2015-03-23 20:06:33)
- 李克强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境外代表并座谈(2015-03-23 20:05:18)
- 走进总理视线的那些创业达人(2015-03-20 15:03:33)
-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经济新常态的“柳暗花明”(2015-03-20 11:30:19)
- 港媒:李克强总理两会大派“定心丸”释台商疑虑(2015-03-18 11:40:59)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