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女校曾是贫苦女孩的收容所

2015-03-09 14:47:41  作者:杨宝宝  来源:东方早报
  

  区别:对女子的差别教育

  如果依旧采用旧时方式,教学生用上海话读圣经显然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那么女校在贵族化之后,有了哪些改变呢?

  英语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教会女校多数教英文。当时上海齐名的两所女校中西女中及圣玛丽亚女校皆用中英文并重的双语教学方式。当时圣玛丽亚女校分中文部和英文部,所学课程侧重略有不同,但即使是中文部学生学英文也蔚然成风,以能说一口流利英语为荣。校刊《凤藻》登载毕业学生给母校的信,多位燕京大学学生嘱咐后辈学妹“社会上对中文要求颇高,万不可偏废中文”,学校风气可见一斑。1920年,英文部学生公演莎士比亚戏剧为母校新校舍筹建捐款,售出一千多张戏票,盛况空前。

  除英文外,其他课程的内容也大大丰富,国文、历史、地理、哲学、工技、数学、法律、会计、医药等都成为可选择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圣玛丽亚女校与现在高校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保留并增加了很多女性差别化教育的课程。除起初教授的女工刺绣外,更多陶冶情操,增加女性素养的课程也被加入进来。音乐方面,学校有专门的琴房,后来还设立琴科作为一个毕业方向,拿到毕业证书可以做钢琴老师。学校每周都举行音乐会,学生可以邀请亲友参加——这在现在的许多艺术院校都难以做到。体育方面,圣玛丽亚女校禁止女学生缠足,一旦发现也要求立刻放开,如不执行,做退学处理。学校每周有必修体育课,校内还有体育社团,鼓励学生运动。从崇尚力量的篮球到优雅的高尔夫球,都有涉及。圣玛丽亚女校有一段时间借用圣约翰大学操场,当女学生们打球时,圣约翰的男学生经常在旁加油助威,相处颇为愉快。

  学校严格的校规礼仪培养了女学生们的风度仪态。宿舍监察严格,要求整齐干净,按时起居。每逢礼拜日,学生统一穿旗袍皮鞋到教堂做礼拜,引众人围观。即使在学校因战乱搬入大陆商场,校舍逼仄条件艰苦,从当时照片看,女学生们依旧烫着精致的鬈发,穿旗袍大衣,未露任何松懈疲惫之态。

  学校甚至还为学生设置了必修的家政课程,因为校长担心女学生们重视功课,回家不肯做家务,干脆把这也列为考核内容,“凡高级四年,每学期均有烹饪二时期与中级及初二有缝纫二时,亦女子应具之常识也。”

【责任编辑:池文娟】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