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规划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实践
“2015年12月,时隔37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杨志鸣在开展“世界城市日”相关工作时表示,“这也与第三届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公布的“新城市议程”中所强调的‘包容性’相呼应。”
在历经几十年粗放式的城市发展之后,未来,上海的城市发展会走向何方?又如何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翻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一条条城市建设和管理目标映入眼帘:第一,大力推进城市共建共享,让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第二,着力把依法治市与文明共建相结合,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第三,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第四,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五,着力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管理,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着力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
“上海的城市发展对标的是世界一流城市,如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领先的综合性全球城市。所以上海要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管理服务来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顾金山曾撰文表示。
定下一个大目标,总是要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实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十三五’规划期间上海开始加大力度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介绍。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上海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和土壤入渗率低的 ‘三高一低’ 特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建设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举措。”刘千伟表示,目前上海已被列入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目前,上海已有浦东新区临港地区、川沙六灶和张家浜楔形绿地、普陀桃浦科技智慧城、松江南部新城、杨浦南段滨江和新江湾城、徐汇滨江、世博片区、嘉定新城区、闵行浦江郊野公园、金山新城等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
除了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又是一个让市民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熟悉,是因为它最近的“出镜”频率很高,从国务院文件到上海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它的身影;陌生,是因为它是一个新词汇,能说出其具体含义的市民少之又少。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刘千伟介绍,综合管廊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按照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干线型综合管廊、支线型综合管廊及缆线型综合管廊,是集约化敷设地下管线的一种方式。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的内在需求,对上海未来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优化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避免路面反复开挖,基本能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交通通畅; 能提高管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能有效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上海到2020年将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并积极探索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机制。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