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红色品牌更亮 小康道路更宽
人民日报龙岩9月18日电(记者倪光辉、钟自炜)“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吟唱毛泽东的词《清平乐》,人们立马被带回昔日那段峥嵘岁月。
福建龙岩,曾是一片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红色土地,从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长汀,到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纲领的古田,80多年来,红色基因在这里不断延续,革命精神始终传扬。
尤其近年来,龙岩着力保护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载体,通过文艺创作、纪念活动、红色旅游等多种形式,擦亮红色品牌,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依托红色品牌和特色产业,一场以精准扶贫、靶向扶贫为重点的脱贫攻坚战又在龙岩打响,革命老区人民勠力同心奔向致富路的动人篇章正在红土地上谱写。
截至2015年底,龙岩贫困人口降至11.07万人,比2002年减少42.74万人,贫困村也从2002年的612个减少到380个。
奏响“红”“绿”交响曲
长汀县历史够“红”。这里,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曾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和红旗不倒的地方,当年红九军团在此出发,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长征之路。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片红色大地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一座座寸草不生的“火焰山”让长汀长年“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如何让“火焰山”增添绿色生机?“断臂铁人”兰林金的故事一直被人传唱。
独自承包2000多亩贫瘠荒山,艰辛种植1000多亩油茶……2010年以来,长汀县戴坊村红旗山上,一双残臂的“铁人”兰林金始终在忙碌着。6年执着,终换得山头绿树成荫。
“治理水土流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种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就是长征精神的一种延续。”见到记者,兰林金这样表达他多年坚持的信念,“作为红军后代,我们就是要继承先烈的精神,尽最大努力把绿色留给后代、赶走贫困。”
封山育林、改良植被、补贴烧煤、生态移民,这些年来,长汀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狠抓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县水土保持局彭绍云介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146.2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7.78万亩,森林面积由275万亩提高到37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8%。
“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十二五”期间,长汀新增果林1.56万亩,新种植经济作物1.3万亩。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8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重点水土流失区河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5元,比2010年增加5315元,增长110.3%。
植树造林,让长汀取得了水土保持攻坚战的胜利。发展林下经济,让老百姓走上了富裕奔小康的道路。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