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千年望见永泰:千年凛有遗风烈 山川常悬忠义胆
王翰公祠。
福州新闻网6月1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吕路阳)公元1378年正月的一天下午,寒风呼啸,残阳如血。
福建永福(今永泰)通往观猎村的山道上,一名白衣白帽长须老者行色匆匆。此人叫吴海,闽县人,理学家,他这身打扮要去凭吊何人?
在村口小桥头,一位信使迎面赶来,一见到吴海,赶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他,低声说道:“吴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先生往生了!”
吴海闻听此言,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他双手颤抖地打开信札,开头的“永诀书”三个字赫然在目。吴海道:“用文兄,先前你派人说朝廷征辟之事,我跟信使说‘你回去告诉主人,我来安葬你’,本是激你之语,没想到你真的先走一步了!”
吴海跌跌撞撞赶进村里,推开一处草屋,只见一名男子伏刃自尽,身旁站着一对母子,男孩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袖,惊骇地说不出一句话。
吴海口中的“用文兄”究竟是何人?他又为什么要自刎?
我死作忠臣 了却君亲恩
就在两个时辰之前,观猎村一户人家院子来了几个身穿官服的使者,为首者语气强硬地告诉屋主:“我等奉朝廷之命多次来此邀请先生出山,这次无论如何要跟我们走了!”
屋主听罢,捻须沉吟片刻,平静地说:“你们先回吧,我收拾下就来。”为首者说:“这次不能再诓我等了,否则只能委屈先生,就是抬也要把先生抬到府衙去。”说罢,众人上马绝尘而去。
打发走使者,屋主回到屋里,关上门后,沐浴更衣,焚香祭祖,然后拔剑自刎。
这个男子何以如此慷慨赴义?他为何宁死不愿出仕?
时间回溯到10年前。
观猎,位于兔耳山麓,面临大樟溪,风景秀丽,因开闽王王审知经常乘船来此观看打猎而得名。
1368年,观猎村搬来一对夫妇。男主人30多岁,威仪端肃,不怒自威;女主人容貌端庄,俨然大家闺秀。两人在村旁的小雄溪畔搭庐建屋,并题“友石山房”,不久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其间,一个叫吴海的处士不时来探访,两人或吟诗酬和,或同游山水,不亦乐乎。
时间一长,村民知道这个人叫王翰,是前朝高官,来此隐居避世。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喜吟诗、爱出游的“庄稼汉”,身世竟非同一般!
王翰,字用文,祖上为西夏人,曾祖父跟随元将昂吉儿从山东下江淮,以战功授武德将军,领兵千户镇庐州(今合肥)。王翰能文能武,16岁就成为定居庐州的西夏人头领。
1362年,王翰随福建行省平章燕只不华镇守闽疆,任福州路治中。此时三巨寇之乱起,因地势险阻,难以用兵,王翰亲自到寇营劝谕,迫其投降,以功升福州路同知,累迁江西、福建行省郎中。
王翰为官颇有政声,他秉性刚直,精敏有胆,遇事明断果决,生活刻苦节俭,居官廉洁爱民,仕宦廿载,家无余积,当时称“廉吏第一人”。
元灭,王翰本欲自海上远遁交趾(今越南),但未能成功。1368年,他隐居观猎山,以“友石山人”自号。在深山密林中,王翰隐姓埋名,本想终老一生,不料被人侦知行踪,上报官府。明太祖久闻其贤,下了征辟令,王翰正值卧病,即治棺木,遂不服药以求死。当地官员屡次催他赴京应召,王翰“耻为二姓臣,遂自引决”,时年46岁。
王翰自刎前留下《绝命诗》一首,最后一句云:“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了却君亲恩”,表明决死之志,并将儿子王偁托付给友人吴海。
王翰死后,村民感其忠烈,将观猎改名为“官烈”。
- 福网推荐
- 闽都大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