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长乐汉子李绍龙坚守二十年 传承创新喜箩老手艺

20道工序沥心血 小小喜箩焕光彩

2018-05-18 11:54:40  来源:福州新闻网
  

 长乐汉子李绍龙坚守二十年 传承创新喜箩老手艺

李绍龙展示喜箩编织技艺。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文/摄

  在福州民间的姻缘嫁娶喜事中,经常可以看到喜箩的身影。如今编织喜箩的人已不多,但长乐49岁的李绍龙从28岁起学习这门手艺,至今已坚守了21年。他在传承中改进创新喜箩工艺,并且将其发扬光大,传递着匠心精神。

  昨日上午,长乐吴航街道东关村李绍龙的手工作坊内,大小不一的红色喜箩整齐摆放在角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李绍龙告诉记者,喜箩作为福州本土的民间手工艺品,在方言中,“箩”与“老”谐音,既有盼望儿孙老成持重的愿望,同时也承载着长辈希望子女婚姻幸福、白头偕老的美好祝福。

  李绍龙说,他的岳父祖上就是编织喜箩的,喜箩手艺世代传承,家中至今仍藏有一件“镇家之宝”——一只清朝咸丰年间流传下来的喜箩。

  28岁那年,李绍龙师从岳父学习喜箩编织。起初,他有过抵触情绪,总认为这是老人做的事。“可一学起来,却像着了迷,收不住。”他说,编织喜箩过程中,手指不知道被竹条割伤过多少次,但强烈的喜好让他坚持了下来,足足花了5年时间,他才将技艺完全掌握熟练。

  选竹、破竹、抛光、装、绑、串……20多道复杂工序,如今对李绍龙来说是驾轻就熟。他制作的喜箩画有喜鹊、梅花、鸳鸯,甚至有的编有长乐琴江满族旗花等特色图案,这是他对喜箩工艺的传承创新。

  李绍龙告诉记者,早期制作的喜箩都是简单的竹条编织,他通过改进,对喜箩上色,并画上富有地方特色的图案,让喜箩更具有喜庆祝福的寓意。

  由于坚持纯手工制作,工序繁杂,即便像李绍龙这样的高手,一天也顶多编制两三个,加上早些年利润薄,年轻人多数不愿传承,做喜箩的人日渐少了。而李绍龙的匠心坚守,却换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3年前,李绍龙的喜箩手工技艺入选长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他年年参加福州市民俗文化活动,去年还参加了第五届海峡青年节,其喜箩手工技艺大放异彩,声名远播,福州城区、闽侯、连江、罗源等地的人经常找上门来定制。

  随着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李绍龙的喜箩手工作坊现在吸纳了村里10多名赋闲在家的村民。这些村民除学会编织喜箩外,平均每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减轻了经济负担。

  如今,在李绍龙眼中,喜箩不再单纯是附庸婚姻喜事的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艺品。“我初心不改,愿将毕生用于传承发扬喜箩文化。”李绍龙说。


【责任编辑:林玮佳】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