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世界电视日权威学者为省级卫视把脉

北京卫视干净而安静地做强自己

2015-11-23 09:31:2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价值坚守和收视率是有仇的?在收视率的压力下,没有人的情怀,只有狼的野心?中国卫视正陷入创新瓶颈?干净也可以产生生产力?11月21日是“世界电视日”,在“中国电视大会”《中国卫视的价值坚守与创新发展之路——暨北京卫视竞争力研究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以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育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总经理崔燕振等专家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聚焦北京卫视的创新突破和竞争策略,并对电视界长久以来存在的困惑进行剖析和判断。

  电视必死?其实是谣言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表示要做一个“谣言的终结者”,终结的谣言是——现在是电视的冬天,互联网的春天!究竟孰是孰非,在今天的电视发展环境下,在中国卫视的价值坚守与创新发展的课题面前,这样的思辨尤其具有价值。

  此次论坛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俞虹说:“我很感慨,2008年我在北大给学生做演讲的时候,当时选择的题目是电视拥抱还是拒绝。没想到,到2011年以后我们再思考时,话题已经是电视生存还是死亡。很快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我认为今天的电视,它不是一个生死的问题,而是一个凤凰涅槃、向死而生的问题,是一个变革再生,再发展的阶段。”

  2012年以前,国内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在整个卫视的平台上,呈现出一种方向的迷失。大家片面的认为,只有娱乐化才是电视生存的前提,只有娱乐化,才是受众最需要的一个前提。但在2012年以后,卫视开始出现了一个拐点,这种变化,被北京卫视给突破了。北京卫视以近年自己的探索,向我们呈现出卫视作为传播者,是传播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地跟着受众的影响走。北京卫视以起初的一个个单独的牌,逐渐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格局的一整副牌。从《养生堂》、《档案》,到《生命缘》、《平安缘》、《幼儿缘》的“缘”系列节目,再到现在的《传承者》,一个个牌最终形成一把好牌,呈现出北京卫视的主管者有方向、有定力、有能力、有团队去实现卫视的方向和价值观。

  牺牲品位换取发展空间?

  此次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说:“我要说三点,第一,干净和安静是北京卫视的本质;第二,追求有价值的收视率让北京卫视卓尔不群,笑傲江湖;第三,要关注卫视竞争背后的一种文化现象。首先北京卫视主打的节目比如说《档案》,这种讲故事、宏大叙事,题材涉及国内国外的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国卫视的前三基本上是不会考虑这种节目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但是北京卫视的坚守和坚持就在这里。还有《我是演说家》,说的比唱的好听,太难做到了,但是能够把说的节目,做到极致,满腔热情,汗流浃背,一路走过来,我觉得它恰恰代表了中国电视正能量和健康发展的方向。从这一方面来讲,北京卫视堪称最有价值的卫视。第二追求有价值的收视率,让北京卫视卓尔不群。我曾参考《生命缘》的主创们写的文章,他们是这样说的:这个节目创作之初,一是唤醒社会最有良心的基因,二是向生命致敬,三是向医者仁心致敬。其实他们是集中展现了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是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和改善。第三,关于中国电视卫视大战背后的人和话。曾经有某某卫视的编导们对我说,最感兴趣你是怎么骂某某卫视的。我说,我的腔调大概是这样的——某某卫视是以牺牲中国电视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发展空间的。一想到电视应该有关怀和情怀,再看一看电视上灯红酒绿的奢华我就难过地背过脸去。没想到该卫视的兄弟姐妹们说,你说得对,我们也这样认为。真的吗?于是我们成了朋友。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在卫视竞争大战背后,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值得我们去关注。”

  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张育华说:“说到价值坚守,其实是最难的,价值坚守好像跟收视率有仇。就像我们业界达成一个共识,观众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无视观众一定是错的。就这个两难困境,我们怎么去超越?对广大的受众来说,聆听精英的布道和他的价值宣讲,远不如那些热闹的节目好看。我想恰恰是在这样的一种两难困境。”

  中国卫视正陷入创新瓶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说:“首先要讲全国卫视迎来了一个创新瓶颈。这三年全国卫视的差异拉开,差距缩小,一线二线卫视为了广告、为了市场、为了排位,全部都以综艺作为核心定位,包括以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主的这种样态,现在是一种泛滥的状态。所以我们说现在创新已经被扭曲了,越是一线的卫视创新越是遇到了瓶颈。我觉得创新不等于完全的颠覆,创新也不等于模式的照搬。

  所有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也就是说任何好的模式,都是熟悉的陌生。我跟很多国外的模式研发专家有一个研究,老百姓过于熟悉的是没收视的,老百姓过于陌生的也是没收视的,所以好的选题应该是熟悉的陌生人。我认为好的创新,应该是模式与平台气质的联姻。”(福州晚报记者 陈坚)

【责任编辑:刘必泳】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