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文明演进之原始农业

2018-09-20 15:04:06  来源:全国农业展览馆
  

  原始农业

  在新石器时代,由于生态的变化和人口增加,大自然的野生动植物不再能够满足我们先民生存的需求,于是人类社会就开始产生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开创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我国迄今已发现新石器遗址有一千余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大流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摇篮。当时社会生产的主流,已由原始的渔猎和采集,逐渐转变为较固定的农业耕作,并出现了纺织、制陶等手工业和一定的社会劳动分工。这一时代大致可以划分成北方黄河流域的旱地粟作农业和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田稻作农业两大农业系统。这个部分通过余姚河姆渡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两大复原场景向观众展示当时粮食的种植、畜牧业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使用情况。

  余姚河姆渡遗址复原场景向观众展示的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距今约7000年,属于前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田稻作农业系统的典型。当时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并家养猪、狗、水牛等牲畜。场景中妇女在纺纱织布,男人们在斫(zhuó)木盖屋、烧荒辟地、灌水育田。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堆积厚度达40-50厘米的稻谷、稻壳、稻叶和稻秆;当时使用的骨耜、石耜等水田耕作农具以及木铲和木杵等木质农具等。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粒,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栽培稻之一,而且当时已有籼稻和粳稻。另外,同属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筑往往用稻壳掺泥抹墙,陶器胎壁内也掺有大量稻壳,表明在新石器时期稻作农业已有很大的发展。

  河姆渡场景对面的西安半坡遗址复原场景向观众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个原始农耕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史前北方黄河流域的旱地粟作农业系统的典型代表。半坡村落同属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占地约3万平方米。房屋大多呈半地穴式的圆形建筑,墙壁用草泥抹成,这样的结构在冬季有利于保暖,雨季有利于保持室内干燥。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从用人的脸和鱼的身体结合而成的人面鱼纹盆,看出赖以为生的鱼被看作氏族部落的保护神。

文明演进之原始农业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河姆渡景观

文明演进之原始农业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半坡景观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