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在祥
周在祥:医患纠纷“金牌调解员”
7年多来参与现场调处300多起,成功率97%
周在祥(中)向求助人解释取证要点。
人物名片:周在祥,1949年生,中共党员。2010年从福州市司法局退休,现任福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先后获“全国人民调解能手”、“2013-2015年度福建省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称号,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福州新闻网12月1日讯 昨日,在福建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上,福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周在祥获得“十大法治人物”的殊荣。7年多来,他经历了1000多件医疗纠纷,参与现场调处300多起(900多场次),成功率97%。一次次调解成功,使他成为医患双方都认可的“金牌调解员”。
11月28日,记者前往福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采访,刚一出电梯,就看到女青年小叶向周在祥鞠躬道别。“启封病历复印,这是调处纠纷必须要提供的证据材料。”周在祥反复提醒。
不久前,小叶的父亲在住院治疗期间不幸去世。她怀疑是医生用药不当引发父亲药物过敏,继而引起并发症而致父亲去世。当日,她和亲友拿着一份自述材料到医调委寻求帮助。周在祥给小叶等人分析、解释了一个半小时,指导他们理性地依法维权。
在正常上班时间,如小叶一样的求助者,医调委每天至少要接待三四批。对于突发事件,他们则接到电话就马上前往调处。
参与组建市医调委之前,周在祥是市司法局研究室主任。记者看到,书柜上由他编纂的司法类书籍逾一尺厚。
2010年2月,周在祥退休之后返聘到市医调委,“转岗”后,经历了一场场调处医患纠纷的实践,他逐渐有了自己成熟的工作方法,也获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的认可。
调处多起纠纷后总结“32字”经验
“迅速反应,冷静介入,引导调解,预防激化,掌握原则,灵活处置,案结事了,不留尾巴。”这是周在祥在调处多起医患纠纷后,总结出来的“32字”经验。虽然他有着深厚的法律知识,可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患纠纷的调解工作,他恶补各种医疗知识,有空就学习诊疗操作规范等。经过长时间的磨炼与积累,周在祥已经成为医患纠纷调解的“专业通”,就各种医学问题与医疗专家对话已经没有太多的障碍,对患者家属提出的复杂问题也能够很快理清头绪抓住要点。
年初的一个凌晨,已入睡的周在祥突然接到电话,称某医院内发生医患纠纷。周在祥赶到医院时,患者的遗体躺在手术台上,十几名家属在手术室里,不肯让院方抬走遗体,也不让手术医生离开。到凌晨4时许,40多名家属从各地赶来聚集在医院,要求院方马上给个说法。
周在祥了解到,患者80多岁,是在做介入手术放置支架时发生意外的,患者家属认为术前医生没有很好地沟通,因此造成现在的局面。
周在祥充分运用自己摸索的“32字”经验,根据现场和摸底情况,分别与患者家属对话。艰难沟通两个多小时,在警方配合下,患者家属撤离手术室,同意移走遗体。一夜未眠的周在祥,又赶往早已安排好的另一处调解现场。
即使有苦有累也愿意为之付出
“医患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通过人民调解架设心桥,切实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作为第三方医调委的职责所在。几年来,我钟情于医调工作。这是我人生的价值取向,即使有苦有累也愿意付出。”这是周在祥获得“十大法治人物”荣誉后的感言。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