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少见!闽江口渔民海里捞得一“宝”!
近日,闽江口渔民李乃生出海捕蟳,却捞起了一个船舷,原本想当废品卖出,其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的儿子李铭惊觉这东西不简单,咨询自己的大学老师后,判断为近代船舰所属舷窗,便致电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无偿捐赠。据专家初步判断或属于20世纪初欧洲造“靖安”号(德国造)运输舰的舷窗,该文物或为福州抗战的实物史料,保存完整,在国内较为少见。
8月31日,记者得见这船舷的真面貌,由于在水底沉积的时间久远,舷窗上的玻璃窗片部分寄生着不少藤壶,碎裂的痕迹和青绿色的氧化物都在诉说着百余年前的历史。虽然已经氧化,但整舷窗保存完整,旋开两道保障密封性螺阀就能看见它设计的精巧之处。
而这舷窗的发现也算是机缘巧合,“8月中旬,我们馆接到了一个来自连江的电话,‘我们打捞起了一个舷窗,我看了看,应该是古船的舷窗,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想捐给你们。’经过一番沟通后,我们当即决定去现场看看。”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朱寿榕便与工作人一起前往连江县粗芦岛定岐村村民李乃生的家中。
李乃生是连江粗芦岛定岐村人,常年以捕鱼为生,7月下旬,李乃生像往常一样出海捕蟳,但当天收网的时候发现渔网比往常重了不少,“当时特别开心,想着今天的这一网应该收成不错,没想到捞上来以后,里面有一个船窗,看着像是铜制的,想想当废品卖或许能值点钱,就带回了家。”
带回家后,李乃生的儿子李铭看了很久,觉得这个舷窗并不简单,李铭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一直对历史十分感兴趣。“当时我就把照片发给了我们老师咨询了一下,猜测这可能是一件近代的文物,因为对船政文化也有所了解,知道这一片一片海域曾经发生过一场海战,就大概确定了猜想。”李铭告诉记者,“这个舷窗是红铜制的,本来父亲想当废品卖掉,后来我就告诉他这个舷窗可能有文物价值,就在网上查了船政文化博物馆的电话,打算把这个捐赠给船政博物馆。”
李铭表示:“这件打捞起来的文物我想它的历史意义一定大于现实价值,如果这件文物能够帮助佐证历史,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李铭带工作人员到打捞地点
文物发现位置:绿色浮标处到岸边一带(浮标所在海域左前方为壶江岛,右侧为双龟守口)
8月30日,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接到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邀请,对该文物进行了初步鉴定,“本舷窗为铜制防爆舷窗,窗框,风暴盖,窗片,属具等齐全完整。从造型、结构、尺寸看,属于20世纪初欧洲造舰船常用的样式,与现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北洋海军“济远”号巡洋舰舷窗基本一致。结合出水地点进行分析,可能是抗战时代闽江口阻塞线沉船的属具,极有可能是其中“靖安”号(德国造)运输舰的舷窗。”
陈悦告诉记者:“这艘‘靖安’号是德国军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海军俘虏了这条舰船,后收编入中国海军,民国期间退役作为商船使用,而后在1938年,日本入侵,全面抗战在即,福州开始部署闽江防线,从民间征收了不少商船,自沉在闽江口,搭建塞线,以防止日本军舰从外海侵入闽江,‘靖安’号就在其列。”
“由于沉船地点处于闽江口,受侵蚀程度较低,保存完好,
这件文物的出水可以为福州抗战史或者说海军抗战史提供珍贵的实物史料。”陈悦表示,随着该文物的出水也给大家带了一个宝贵的信息:“在该水域应该还有其他沉没舰船,或许具有进一步开展考古工作的价值。”
记者:王晓霞 文/图
- 新华网|福州:树立物联网产业“马尾坐标”(2020-09-01 16:57:11)
- 马尾区创新实施“民意导向”社区工作法: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2020-08-31 14:43:23)
- 完成人口普查最重要前期工作 马尾标绘22457个建筑物(2020-08-31 07:30:02)
- 马尾亭江践行新思想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0-08-30 23:27:36)
- 马尾如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这场会议讲得很清楚(2020-08-27 10:39:03)
- 马尾对台客运码头配套工程完成80%(2020-08-27 10:02:08)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