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在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退休工人痴迷篆刻

2019-12-16 09:45:50  来源:厦门网
  

在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退休工人痴迷篆刻

林向红正在篆刻。

在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退休工人痴迷篆刻

林向红的篆刻作品。

  厦门网讯 (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邓宁)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篆刻作品随意而又巧妙地摆在书架、茶桌上,见证着林向红这几年来的刻苦钻研。“我喜欢在一枚石头,一把刻刀之间领略历史文化,体悟汉字的演变脉络。”林向红说。家住集美的他当了一辈子工人,退休后通过自学,创作篆刻作品一百多方。艺术之门的开启,让64岁的他找到了人生的春天。

  把废弃电钻磨成刻刀 在鹅卵石上自学篆刻

  林向红出生于重庆,2014年,一辈子献身制造业的林向红退休了。赋闲在家后,精力充沛的林向红就一直谋划着给自己找份第二事业。

  一天,他走在长江江滩上,欣喜地发现江滩上随处可见被江水侵蚀冲刷后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林向红如获至宝,把一块块心仪的石头捡回了家。

  随着“宝贝”越来越多,林向红萌发了篆刻的念头,他把工地上废弃的电钻钻头捡回家,用砂轮磨成刻刀,自学起了篆刻。近20年的车间操作生涯,不仅让林向红养成了做事耐心、缜密和精细的好习惯,还造就了他非凡的动手操作能力。从笔墨到运刀,初入门的林向红开始研究起篆刻来。

  从重庆来厦门 他搬来了几箱石头

  2016年,林向红随南下的儿子从重庆来到厦门。除了随身携带的几件衣服,他还带回了满满几箱子的石头。

  继续专研篆刻的他从最简单的造型入手,反复琢磨,一笔一划,每天练习。林向红告诉记者,自己时常刻着刻着,就刻不下去了,只好停下来,继续想,有时候想上大半天,也只能刻出最简单的粗线条造型。聊起篆刻,平日少言寡语的林向红立刻眉飞色舞起来。他侃侃而谈:“坚硬的鹅卵石用醋泡软后才能刻章,篆刻是个硬功夫,更是个软功夫。手指手掌一定要攥得住,捏得牢。除此之外,还要有耐心,有毅力,才能掌握分寸,恰好到处。

  指着手指上厚厚的老茧,林向红说,篆刻虽美,却是辛苦活。稍不留意就跑了刀,手上就是一道血痕。就这样,时光在“刻刀”下飞驰而过,三年过去了,林向红的手法越来越灵活,技艺也越来越炉火纯青。

  三年下来,林向红创作的鹅卵石篆刻作品多达上百方,最大的有十八厘米,最小的仅有一厘米。“我的作品不出售,不送人。”林向红说,他只是纯粹地喜欢用一把刻刀,在一方鹅卵石上讲述汉字万象。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