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近九百名厦大校友重回校园 为何一定要吃巴浪鱼

2019-10-28 08:21:09  来源:海西晨报
  

近九百名厦大校友重回校园 为何一定要吃巴浪鱼

近900名厦大1989级校友集体返校,重温校园美好时光。

近九百名厦大校友重回校园 为何一定要吃巴浪鱼

校友重温校园时光,留下美好瞬间。刘拥军摄

  嗨!老同学,又见面了!只如人生初见,在芙蓉,在石井,面朝大海,凤凰花开!

  满怀对母校的挚爱和对同学的眷念,10月26日、27日,近900名厦门大学1989级校友们三十年后重返母校,欢聚一堂。

  10月26日早上,在厦大上弦场,当年入学时的25个系搭起帐篷,迎接身穿纪念T恤、佩带印有本人名字胸牌的校友们的到来,留下美好的影像。当天中午和晚上,在凌云和勤业餐厅,校友们重温往昔味道,感受厦大生活服务的变化。

  而要说到返校日的重头戏,当属午后。校友们三五成群,要么漫步在校园的凤凰树下轻轻呼吸往日的时光;要么重回曾经生活了四年的芙蓉、石井等宿舍怀旧;要么去聆听学术讲座,探寻几代厦大人梦想的实现———和嘉庚号出海的日子。89级校友还向厦门大学捐赠书画作品,并举办返校艺术展。厦大吉他协会的创会元老们奉献一场非常纯粹的音乐沙龙,与协会现任会员进行跨越30年的音乐切磋。绿茵场上演的是文科系与理科系之间的足球大战,黑白棋盘对弈的是89级校友和厦大师生,风雨球场羽坛高手们成双成对、挥拍搏杀……

  除了上述形式多样的主活动外,各系也用心安排了各具特色的欢乐聚会。化学系的校友们,重回化学化工学院,聆听院士、名师的教诲;中文系举办“同一堂课”,跨越30年,由朱水涌教授为全班同学再上一堂课,从文学经典中对话人类文明;生物系“文创之旅”行走英良五号仓库、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真可谓,场场都精彩,处处皆是情。

  三十年风云激荡,仿佛眼前;三十年光阴似水,就在昨天。漫步校园间,校友们感慨万千,彼此谈笑间流露着三十年不变的同窗情,也感慨着母校三十年的进步变迁。“回到母校,回到家,我们就自由自在,享受芳华,这就是1989级的范儿!”1989级同学入校三十周年返校活动筹委会表示,三十年荣归,就是希望同学们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能尽情释放青春的光亮。

  据悉,本次活动筹备一年多,得到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的悉心指导,得到1989级1400多位同学的全力支持。在此前的厦门大学98周年校庆之际,全体1989级同学还为百年校庆义捐,每位在花名册上列名的1989级同学捐出了一份真挚的善款,创造了全年段100%校友捐赠的纪录。

  趣闻

  厦大校友返校必吃“巴浪鱼”

  厦门大学1989级是恢复高考后厦大招收人数较少的一级,全年级1400余名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880多位同学从海内外回到厦大。1989级是自从1986级校友开启全年段返校活动后,又一个全年段返校的年级。不过,不管是哪一级的几年活动,校友们返校都有一个保留节目:到食堂吃顿饭。菜单中,必须有当年的一道菜:巴浪鱼!

  在厦门大学,巴浪鱼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头几年巴浪鱼很高产,吃不完就拿去晒,做鱼干,所以到处都在晒巴浪鱼,上弦操场也晒得满满的,空气中满是鱼腥味。”厦大教授陈复授曾回忆说。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厦大的伙食费一个人一个月三四十元就够了。作为厦门当时的经济鱼类,食堂的炸巴浪鱼每条0.2元,美味又营养,可以说是大家改善伙食的不二选择。巴浪鱼也成了一代厦大学子的青春记忆。

  不过,现在厦门本地卖的巴浪鱼已经不是30年前的品种。为了帮大家找回当年的回忆,食堂采购人员找了许久,后来在东山岛找到据说和当年味道差不多的巴浪鱼品种。对于那延续了30年的味道,有人认为和30年前的记忆一样,有人觉得变了。但不管味道是否改变,那一份校友对厦大的情怀和母校对校友的慷慨,恒久不变。

  (记者 许蔚菡)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