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到白色大熊猫
原标题:全球首例: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白色大熊猫
↑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影像。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5日对外发布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这张白色大熊猫照片是保护区内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台野外红外触发相机,于4月中旬下午摄录下的一张大熊猫影像,图片清晰显示出这只大熊猫独特的形态特征:毛发通体呈白色、爪子均为白色,眼睛为红色,正穿过郁郁葱葱的原始落叶阔叶林。据专家分析,根据照片上这些外部特征,可以判断该大熊猫是一只白化个体。从体型判断,这是一只亚成体或青年大熊猫,年龄大概在1-2岁左右。
据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晟研究员介绍,“白化”现象在脊椎动物各类群中广泛存在,但均较为罕见,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动物体内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从而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白色、黄白色或浅黄色。单纯的“白化”突变并不影响动物正常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动物在环境中更容易被发现、身体对日光直射比较敏感以外,通常对动物的活动、繁殖均没有明显影响。卧龙这次拍摄的大熊猫,是野生大熊猫中记录到的首例完全白化个体,表明在卧龙的大熊猫区域种群中,存在“白化”突变基因。从照片上来看,该个体体格壮实,步态稳健,也从侧面证实了该突变可能没有影响到这只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据介绍,“白化”突变是隐性基因,可以遗传。每个动物个体的体内有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套基因,只有当来自父母双方的该基因均为突变型时,动物个体才会表现出“白化”的性状。根据目前的数据还无法判断这只个体的性别。当它与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野生个体(也就是普通的“黑白”在熊猫)成功繁育出后代时,第一代大熊猫宝宝的外部形态将仍是普通的黑白色型,但体内将会携带一份“白化”突变基因。而之后,当两个均携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再次交配繁殖,它们的后代中就有可能出现两份基因均为突变型的情况,在外部形态上就表现为“白化”个体。在卧龙这个大熊猫种群中,白化突变基因是否会进一步传递下去,还需要通过保护区持续的野外监测来进行观察研究。
- 四川卧龙拍摄到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2019-05-26 00:11:19)
- 这只熊猫没穿好衣服也没有戴墨镜就敢出门!(2019-05-26 00:04:41)
- 全球首例!四川卧龙拍到白色大熊猫(2019-05-25 17:49:58)
- 戏精宝宝真令人头大 熊猫妈妈一脸冷漠(视频)(2019-05-23 17:44:18)
- 大熊猫还有棕色的?!生物多样性超乎你想象(2019-05-22 15:13:55)
- 大熊猫“园园”正式亮相维也纳(2019-05-21 17:12:23)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