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人机大战”围棋只会受益 国人应珍视传统文化

2016-03-16 08:38: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王牧青) 过去一周,“人机大战”成为横跨体育和科技界,蔓延至全球的爆炸话题。随着比赛一场场进行,各方的思考接踵而至。对中国人来说,了解和懂得围棋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全球围棋盛宴” 国人应珍视传统文化

  多年后,当人类回忆“人机大战”的历史,“深蓝”PK“国际象棋”将是开山鼻祖,“阿尔法围棋”PK“围棋”无疑是第一次高潮。一周以来,“人机大战”吸引了全球范围的网络直播,数亿人次关注,“人工智能”和“围棋话题”占据各大媒体头条。

  上至职业高手、下至业余爱好者,甚至从未接触过围棋的人,都在谈论这“时髦”的话题。世界冠军棋手陈耀烨说:“无论欧美地区,还是围棋圈之外的人,都在关注‘人机大战’,这对围棋的推广只会是好事。”

  确实,近些年来,围棋在中国正渐渐回暖。但是,这项运动更像是中、日、韩三国的争霸游戏。围棋人士一直希望在欧美地区开展普及,几经努力,但收效甚微。这次,“人机大战”甚至不用刻意宣传,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围棋界正近乎疯狂地讨论胜败的意义,更多初次接触围棋的人,更希望了解围棋到底是什么。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认为,相比机器,围棋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甚至引申为哲学、军事理论。所谓琴、棋、书、画,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从“烂柯故事”、到“当湖十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记载里,围棋承载了太多经典故事。以至在古人的艺术作品中,围棋升华为一种符号,以“棋”为“道”。武侠小说里,甚至以“棋谱”寓意“秘笈”,将其视为一种无上的追求。类似种种,无疑体现了围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价值。

  不过,除了以围棋为职业的棋手、和喜好它的爱好者,如今国人对围棋了解太少,甚至许多人连围棋的基本规则都一知半解,更枉论懂得“气”、“目”、“劫”、“提”、“尖”等简单的术语,也就更难理解围棋蕴藏的复杂文化财富。好在,“人机大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为国人了解围棋打开了一扇门。

  围棋输了吗? 一次测试绝非断头台

  然而,业界讨论的话题恐怕更加尖锐:人类棋手输给人工智能,代表了围棋的失败吗?一直以来,围棋以其可能性无限穷尽为神秘奇点,被奉为人类智慧的巅峰。这次,“阿尔法围棋”虽然没能横扫获胜,但其远超人脑的计算能力已经让人震惊。假以时日,计算机科技会攻克围棋的神秘奇点吗?至少,“阿尔法围棋”的出现提供一种可能性。

  输掉比赛后,李世石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失败,‘阿尔法围棋’很强大。但这不代表了人类棋手的失败,更不代表围棋的失败。”

  目前世界排名第一、对战李世石8胜2负的柯洁甚至放话:“如果让我和机器打,我的胜率起码在六成。以目前的情况看,李世石发挥得不好,我可以赢他。”

  如果以上讨论只限于围棋本身的“脸面”,围棋圈更担心的是,如果围棋的神秘性被攻克,科技强行掳走处于围棋的光环,这项运动会不会走上下坡路?

  1997年,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但国际象棋并未走入衰落。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指出,国际象棋的发展并没受到不利影响,棋迷们依然热爱国际象棋。另外,电脑下棋软件水平的提升,为棋手收集棋谱、研究棋局等提供了很多便利,有助于棋手进步。

  叶江川也提到,人们喜欢看棋下棋,正是基于人类棋手在对阵时的临场棋艺展现,其中除了技术水平外,还包括意志品质和个人风采等多方面因素,这是机器不能全部替代的。

  退一步讲,即使李世石本次0-5败阵,也只是一次测试的结果而已。科技的发展仍掌握在人类手中,或许它将有机会帮助人类更接近“围棋上帝”。担心围棋就此衰落的人们,其实并不需要惶惶不可终日。

【责任编辑:赖锋】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