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建设科创走廊实施方案出炉
福州日报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陈建鋆 张存金 苏枫
日前,《闽侯县建设科创走廊工作方案》出炉,《方案》指出,要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充分发挥福州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的创新引领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总目标,全力打造闽侯创新驱动策源地,加速融入全市科创走廊建设大局。
闽侯县科创走廊项目:十里创客水街项目效果图。(闽侯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谋篇布局——围绕“一江一湖一城”建设科创走廊
建设科创走廊,是福州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举措,是对标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内在要求。
正在全力打造新时代滨江新城的闽侯县,牢牢抓住创新要义,对科创走廊建设进行谋篇布局。
《方案》明确,闽侯县将以“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东南科学城创新策源地、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发展定位,以旗山湖“三创园”、福州软件园闽侯分园等主要产业园区为支撑,连接闽侯县上街、荆溪两片区,形成“一片多点”的科创走廊空间格局,构建南起旗山湖,沿溪源江北至邱阳河,东越闽江至荆溪永丰的闽侯县“一江一湖一城”科创走廊。主要建设规划范围11.87平方公里,以软件产业、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一江一湖”片区(溪源江和旗山湖),和规划范围0.08平方公里,以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为主导产业的海盛磐基科学城片区。
有了创新的金点子,还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为此,《方案》提出,建立和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集聚培育数字文创、智能制造、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与新产业,加快布局一批5G通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促进城市更新与产业创新,打造福州“智谷”。通过“龙头企业+高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建产学研体系等方式,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揭榜挂帅”机制,破解制约科创走廊企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吸引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成果在科创走廊落地转化。
多方合力——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国企参与”建设模式
以科教兴城助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是福州市未来五年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十个重点任务之一。建设科技走廊,需要多方合力。
《方案》指出,各科创走廊片区建设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国企参与”的建设模式,采用集中优势资源,统一规划部署,分别实施、同步推进的方式,重点围绕整合创新资源、聚焦主导产业、完善载体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金融支持、突出人才优先、打造人才社区等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各相关部门、乡镇和县级国企要积极参与科创走廊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利用空闲校区、厂区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鼓励龙头企业独立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技平台,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引领作用,打造专业化孵化载体,为科技走廊建设积蓄发展新动能。
优化环境——人才+服务全方位保障
眼下,闽侯正瞄准科创走廊内的项目、企业融资需求对接服务,主动强化对企业上市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企业对接市相关部门,通过利用“三创园”产业发展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现有基金,以及鼓励市、区两级国企成立产业基金等方式,进一步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科创走廊内初创企业金融支持。
为产业构建人才支撑。加快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深化柔性引才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引进计划,吸纳高校毕业生到闽侯创业就业,增强人才储备资源。在科创走廊配套打造高水平国际人才社区。聚焦海外人才、台胞、华侨、榕籍人才,配建人才公寓、人才主题学校、创新馆、人才服务楼、人才会客厅等服务场所。
根据《方案》规划,至2023年底,各片区科创走廊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可新增载体面积约95.3万平方米,完成建设项目25项,吸纳就业人员28000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家,创新创业载体20个,研发公共服务平台30个。
- 闽侯鸿尾工艺品产业园7栋厂房封顶(2021-10-17 07:32:11)
- 陈菁菁:用好“情理法”传递司法温度(2021-10-15 08:37:01)
- 水清岸绿白鹭飞 闽侯无人岛治理成效显著(2021-10-14 09:05:02)
- 水清岸绿白鹭飞——闽侯无人岛治理成效显著(2021-10-14 07:21:08)
- 闽侯“叶家记”鱼松搭乘“海上福州”快车 差异化深加工海产品(2021-10-12 07:45:37)
- 闽侯一培训机构涉嫌发布绝对化用语广告被罚10万元(2021-10-11 19:24:55)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