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水下考古100多天,将清代精美瓷器打捞出水

张勇 :“碗礁一号”潜水长

2021-10-06 10:56:39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管澍 林双伟
  

张勇 :“碗礁一号”潜水长

  张勇在考古挖掘现场,讲述他与考古的故事。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林双伟/摄

  前不久,福州市考古队文博研究员张勇受邀到市博物馆,给工作人员和市民、游客分享他参与“碗礁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的经历。

  16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水下考古队员集结碗礁,组成中国水下考古发掘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队。张勇是这一次水下考古的潜水长。

  水下考古100多天 历经5次台风

  福州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摇篮,是国内最早开展水下考古的城市,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黄埔一期”的培育地。张勇是水下考古培训二期的代表性学员。

  2005年“碗礁一号”的水下考古,是张勇和市考古队其他水下考古队员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大考。

  回忆起当时的水下考古,张勇说,这100多天是在与时间赛跑,喜怒哀乐的情绪在今天依旧翻涌如潮。

  2005年6月底,市考古队接到消息,平潭屿头乡北侧碗礁附近疑似发现沉船,盗挖分子正在哄抢文物。队员们立即启程,于7月1日到达附近海域。

  “我们到达指定海域时,海面上还停着十几艘盗捞的船,可以想象抢救‘碗礁一号’多么迫在眉睫!”张勇说,“第二天当我们潜入海里找到沉船时,实际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沉船中间已被盗挖者挖空了六七平方米,现场一片狼藉。”和记者讲到这里,张勇十分愤怒和揪心。

  但令张勇和队员们喜出望外的是,这艘沉船上的青花瓷数量庞大,十分精美,代表了清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出产瓷器的最高水平。

  打捞、脱盐、清洗、编号、拍照、装箱……数以万计的瓷器浮出水面,除了青花瓷外,还有少量青花釉里红器、单色釉器和五彩器。这让考古队员乐开了花。

  张勇率队多次潜入水中,在水下能见度不足1米的情况下,确定位置,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打捞上岸。

  “水下考古的黄金时间,是每年台风季(8月)来临之前,低潮期一次下水能连续工作将近40分钟,所以我们要争分夺秒,尽可能在台风来之前打捞出尽可能多的瓷器。”张勇说。

  在100多天的水下考古中,历经5次台风,包括超强台风“龙王”,考古队员实际工作48天,累计潜水833人次,潜水时间3.7万分钟。

  至今让张勇介怀的是,即使在考古队介入,海警在现场拉起警戒线并进行巡逻后,仍没能完全阻止偷盗行为。

  “偷盗者利用台风天和能见度低的夜晚进行盗挖,我们在巡逻时一路紧追着他们到了附近的村落,才知道部分村民也参与了盗挖。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让我们痛心疾首。”张勇说。

  所以,多年来,张勇经常到高校、社区、文博场所进行考古学科和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

  考古路上 28年执着前行

  1993年,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张勇进入市考古队。

  从进队后的第一个考古——调查三坊七巷,到1998年省财政厅汉代夯土台基的重要发现,再到2013年至2015年屏山地铁汉代宫殿遗址的边缘地带、2017年横屿遗址的发现,张勇始终活跃在考古一线。

  他经历过超强台风中变成“游泳池”的屏山地铁考古现场,感受过湿冷又紧张的三峡考古“大会战”,更不要说冒着生命危险数十次参与全国水下考古工作。

  张勇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屏山—冶山多年的考古研究形成报告或者书籍,让更多人看到福州建城文明的开端。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