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探访古老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21-07-23 16:05: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坐落于三都澳之畔,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其福船制造技艺系明代洪武年间由闽南传入,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10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由此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位漳湾镇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基地实地采访。

  【同期】宁德市蕉城区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刘登生

  我们祖先带着这个技艺从闽南一带到我们这里来定居,通常造木船呢是要在这个材料方便的地方来做,同时造船下水有港道可以开出去。

  【解说】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而著称于世。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而“水密隔舱”则是指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当船舱受损漏水,可将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舱中,不至于迅速沉没。这项发明既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

  【解说】年逾六旬的刘细秀出自福船世家,19岁便跟随父亲在漳湾造船厂当学徒,如今是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着这门古老的“绝活”。

  【同期】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细秀

  我们学徒一年都不够,起码要学三年以上,三年以上才可以出师,捕鱼啊,运输啊还有渔民讨小海都是用这个船。所以说我们这个水密隔舱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结晶,这个发明出来以后对我们对世界发展有推动作用,贡献很多。

  【解说】千百年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以及外交使船,直到18世纪后期,该技艺传到西方,水密隔舱成为现代船舶设计中的重要结构形式,至今仍普遍应用在现代船舶制造中。

  【解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工序十分繁杂,在施工过程中均由手工操作,每道隔板用若干木板榫接而成,在隔板与船底板衔接处,装置有肋骨。而后将船舱木板之间的缝隙经塞缝、修灰,使其密不透水后再油漆上画,才算完成造船。

  【同期】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细秀

  船做完以后这个有缝嘛,它这个有缝就是用这个桐灰,桐油灰拿去搓,然后拿去打,打软以后就是把它打进去,这样打进去,它里面都是这个。竹丝跟油灰拿去混合,做上面,这个是油灰的上面那一层。力气越大打得越紧,越紧之后就不会漏水,整条船都是这样。

  【解说】刘细秀告诉记者,传统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由漳湾刘氏家族传承了22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福船正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之造船又是辛苦活,工资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学,技艺传承迫在眉睫。这几年来,刘细秀开始设计福船模型,寻找着技艺传承的新途径。

  【同期】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细秀

  铁壳船泡沫船冲击以后,订单少了好多,原先这里满地方都是船,一年造几百艘啊。所以我们作为传承人有责任,我就是一直我们把过去那个古船把它翻新过来,样品以后就是也可以传承嘛。

  【解说】如今活跃在造船一线的师傅仅剩40多位,年轻的传承人尤为稀缺。为了抢救、保护、传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12年,宁德市蕉城区成立了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中国福船文化展示中心、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等也相继建成。

  【同期】宁德市蕉城区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秘书长 刘朝文

  通过建立一个我们这个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文化创业的基地,为我们现有的这些传承人还有我们热爱这个福船制造技艺,水密隔舱制造技艺的这些年轻人参与进来,然后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孵化出一些他们自己的一些文创作品,发扬我们的福船文化,把水密隔舱这个制造技艺更好传承跟保护。

  记者 吴晟炜 福建宁德报道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