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2021-05-26 11:08:52  来源:福建日报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南平市政和县外屯乡稠岭村一角。记者 林熙 摄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一角。记者 林熙 摄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在罗源县飞竹镇秀岭畲族村,村里的孩子在晒辣椒。记者 林辉 摄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省城乡规划院为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规划“红色、绿色、古色”三张牌。图为果农在为葡萄套袋。记者 林熙 摄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浦城县富岭镇大水口村迎来竹荪丰收。记者 林辉 摄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规划编制团队在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工作。 (资料图片)

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修建后的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荷花池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日前在福州举行。会上强调,加强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力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村庄规划既要摸清乡村资源的家底,完成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合理布局,同时分析资源要素,科学确定村庄发展定位,让规划能用、管用、实用、好用。”对村庄规划,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调研员陈艳华表示。

  如何因地制宜对村庄“把脉开方”?怎样让规划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先导作用?近年来,我省在村庄规划方面做了多种尝试,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经验。记者走访多个村庄、采访多支规划团队,通过一些案例,试图让这些问题的答案清晰起来。

  综合编制

  统筹各方搭好台

  勾勒一批“望山见水、乡愁入梦”的新型乡村,村庄规划将为乡村振兴带来哪些积极因素?我省的规划师们在示范村规划编制中,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经验。

  三明市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闽学鼻祖杨时的诞生地,也是杨时幼时识字、读书的主要活动场所。2019年,这座千年古村入选省级村庄规划第一批试点村,当地政府邀请省地质测绘院编制村庄规划。

  在先期调研中,编制团队发现龙湖村由于用地方式较粗放,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此外,村庄原为乡镇工业重点村,现存较多废弃厂房及附属房。

  立足龙湖村资源禀赋及存在的问题,编制团队对龙湖村域内的田水林路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通过调查,确定整治内容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产业项目部署等四个方面,继而平衡土地账和资金账,建立全域综合整治项目表,明确了建设内容、建设规模、责任主体、投资规模、资金筹措、建设年限等,做到各项资金和项目可落实、可实施。

  “乡村发展建设不能只依靠政府‘输血’式投入。”龙湖村编制团队成员、规划师方启欣表示,他们在龙湖村的尝试,一方面注重统筹各部门涉农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为未来社会资本引进、返乡农民创业、村民自主经营等搭好台;另一方面通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获得的资金收益,支持乡村生态和文化保护、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等。

  目前,龙湖村已获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金上千万元。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村里完成杨时门楼、立雪亭、龟山阁、登山步道、水尾仿宋古廊桥和文化墙等景点建设,重新修缮棂星门、门匾、下马碑等古建筑,建设杨时展馆、耕读文化园等。现在每逢周末,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吃农家菜、住农家屋,村民的腰包日渐鼓了起来。

  精确施策

  科技手段盘家底

  因地制宜,精准把脉时代要求、发展需求、村民诉求而开出的土地“处方”,美了乡村又富了村民。

  长泰区珪后村处于厦漳都市圈半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是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先后累计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达7000万元。福建工程学院和省耕地保护中心牵头,联合厦门大学、闽江学院等单位组建技术联盟,以政策资金为引子,以问题为导向,生成系列产业、设施、环境项目,促进村庄规划实施。

  福建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赵家亮博士告诉记者,团队对珪后村进行了剖析,认为该村发展基础优越,但存在更深层的问题——财政性投入大,转化为村集体资产不足;耕地质量下降,生态退化;乡村风貌遭受部分破坏等。对此,团队通过规划指引,实施旧村复垦、旱地改造水田等项目,预计新增耕地500多亩,可获得指标交易资金数千万元。流转数栋老建筑为村集体资产,并整治修复,作为村民乡情馆、农耕文化馆、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此外,当地正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项目,沿河两岸生态护岸、荷花塘网红景点已成型。

  高科技手段也被广泛运用到这一轮的村庄规划中。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随着人口外流,村子出现了空心化问题,植被毁坏、农田荒芜、房屋空置。2018年7月,受台风影响,桂峰村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山洪,村内大部分区域山洪泛滥,多处文物及古建筑受到威胁。

  对此,省地质测绘院规划团队对全村180栋建筑进行入户调研,为每栋建筑编号入库,对建筑年代、风貌等级、质量等进行分析,形成全村古建筑大数据,并制定院落保护修缮方式。同时,团队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古建筑进行立体扫描,为桂峰古村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知道了家底,厘清了思路,我们对后续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有底气了。”桂峰村村支书蔡华续说。

  两村联编

  互利互补留空间

  一个村庄“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涉及经济、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编制村庄规划花费不菲。如果村庄间自然地理环境相近、社会发展水平一致、经济文化特征相同,规划“联编”可谓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上佳选择。

  漳州市诏安县东门村、南门村位于梅岭半岛东南端,三面临海,古老的悬钟古城是两村最大的交集。两村产业均以渔业捕捞和养殖为主,近年来,两村依托旅游带动村民收入增长,年接待游客量均在10万人次以上。

  2019年,两村探索采用“联编”方式编制村庄规划,将农民建房引导、历史文化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开发利用等内容统筹考虑。

  “从两村的历史沿革和民情风俗考虑,联编有利于山、水、田、海、村的整体风貌和悬钟古城格局,实现公共设施和市政配套共建共享,集约发展。”漳州市规划院有关负责人说,南门村拥有多处滨海旅游景点,且较为集中,东门村古建筑多,有发展民宿的潜力。东门村、南门村旅游文化景点较多,可发展为梅岭镇小型旅游服务集散地。

  由此,规划师建议,依托东门村、南门村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完善住宿、餐饮及旅游配套设施,融入诏安“山海联动”旅游体系,打造乐居、乐游、乐业的美丽渔乡,为区域陆海联动、互补互利的新发展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在村庄规划中,有一种独特的规划方式。由于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尚未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管控规则还未定稿,许多应对新时期发展的用地政策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以“留白”的方式,给村庄未来留发展空间。

  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乡村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考虑到可能涌现出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因此此次规划从指标上“留白”,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以申请使用,并从空间落位上“留白”,目前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暂不确定规划用途。

  好用实用

  自下而上补短板

  两年来,全省已完成100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开展其他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约1170个。初步统计,我省需要编制村庄规划的总数约为7885个,除去目前已开展的2170个村庄规划,计划全省每年新编制2000个,到2023年底做到应编尽编和规划管控全覆盖。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制定技术要点、成立专家服务队、强化下沉指导、落实经费保障等措施,有序推进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我们会加强实施评估,在维护规划刚性的同时,充分体现规划弹性,促进规划有效、快速落地实施。”陈艳华表示。

  陈艳华认为,村庄规划应该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规划,“希望更多村民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规划,有效地执行规划,才能真正实现规划好用、管用和实用”。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县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规划编制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困局。陈艳华说,今年将继续组织专家通过在线直播、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规划培训,力争在乡镇、村干部实现培训全覆盖。同时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通过聘请、挂职、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进本地区在职或退休规划师、建筑师等专业人才下乡,提供“陪护式”规划技术服务。

  新时期的村庄规划也为高校培养相关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正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增设自然资源领域的政策课程,以及在与空间规划有关的大数据、空间遥感技术课程增加课时拉开梯度,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助理、城乡规划专业负责人曾献君表示。(记者 张颖)

【责任编辑:江浸月】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