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2021-03-21 15:47:48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
  

  今天是第9个“国际森林日”,福建以66.8%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连续42年蝉联“中国最绿”省份!2020年底,福建生态文明指数再居全国第一。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福建提出关键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一起解锁清新福建的绿色密码↓↓↓

  三钢的“绿色转型”之路

  三钢新建的315平米带式球团焙烧机的能耗,仅为传统烧结工序的42%,每年可以——

  ・减少碳使用量2.79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25万吨

  ・相当于新增植树近百万棵

  ・近七万辆小轿车停开一年

  推进绿色制造,三钢正在掀起“碳中和”转型大潮。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环保升级,2018年以来,三钢新建或升级的环保项目123个,实现余能余热、副产煤气、工业用水、固体废渣等的内部闭路循环利用。如今的三钢还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首批“绿色工厂”、“观光工厂”。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不砍树,也致富

  除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福建还在探索利用1.79亿吨的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几天前,顺昌县国有林场与兴业银行南平分行签订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和远期约定回购协议,通过“碳汇贷”综合融资项目,林场获得兴业银行2000万元贷款。这也是全国首例。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2020年10月,南平市成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以顺昌为试点基地。借银行之手,顺昌县国有林场将10.4万亩林业碳汇项目中剩余未售的碳汇转化成“金山银山”,以未来碳减排的收入来支持当前绿色投资,让林场不砍树也致富变成现实。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不光是林场,普通林农也能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梦想。

  沙县夏茂镇梨树村将山场15%的股权转让给国有林场托管经营,村集体及村民占股85%,股权以“林票”形式体现。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林票”是沙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出的一项林改举措,目前已在29个村发行,总额达5175万元,入股村民35000多人,村财年均可增收7.3万元。

  城市“美容”秘籍

  离开车间,走出大山,福建的绿色发展还深深烙印在城市中。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眼下,厦门筼筜湖即将迎来15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清淤,总清淤量约100万立方米。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30多年来,厦门先后针对筼筜湖开展了四期综合整治,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1.3亿元。

  据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氨氮指标从治理前的20毫克每升,降到现在的0.73毫克每升;从水生生物来说,现在游泳动物已经达到了70多种,水质变化非常明显。

  厦门市还专门为筼筜湖保护立法,并实施共建共管,招聘热心市民,担任“市民湖长”。

  “十三五”以来,福建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9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7.9%,高于全国平均生活水平14.5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接下来,福建将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力,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

  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深化“电动福建”建设;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行动。“蓝天”、“碧水”、“净土”、“碧海”、“美丽河湖”。

  福建正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画卷。

连续42年“全国最绿”!一起解锁福建的绿色密码

  来源:海博TV

【责任编辑:陈然】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