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郑为平:“土专家”造出“花果山”

2020-08-27 08:22:00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光慧
  

郑为平:“土专家”造出“花果山”

  郑为平修剪桑树枝。

  福州晚报记者 王光慧 文/摄

  23日,在福清市渔溪镇钟前村的一处山头,51岁的郑为平正在自家农场查看龙眼生长情况。再过几天,曾获得福州“龙眼王”称号的“东宝9号”龙眼就要成熟了。

  多年前,郑为平返乡创业,办起了家庭农场,带领村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上科技致富道路,最终将一片荒山变成果香四溢的“花果山”。他还在农场里建设“田间学校”,开办“田间课堂”,成为农民科普引路人。

  返乡创办家庭农场

  荒山四季花果飘香

  23日,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行,拐到钟前村一处山腰,来到郑为平家庭农场。入口处,石头上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山坡俯瞰,绿油油的果树一望无际,高大的龙眼树、枇杷树一片连一片。

  在一个山坳里,记者找到了大汗淋漓的郑为平。烈日炙烤,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他光着膀子,穿梭在一棵棵龙眼树之间。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处处都是猪栏,环境相当差。”郑为平说,钟前村是渔溪镇最偏远的乡村,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外人罕至。村民纷纷搬到山外居住,只有少数老人留守。

  早年,他在村里种植水果,后来走南闯北做水果批发生意,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先富起来的他,忘不了村里的贫穷面貌,“我始终有个梦想,就是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家乡面貌,造福村民。”

  2014年,郑为平筹集资金,不顾家人反对,返乡承包村里500多亩荒废山地,创办家庭农场。他确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方向,以健康养生为目标”的发展理念,希望改变传统模式,打造绿色生态体验式农场。

  只有初中文凭的郑为平,虽然有农业种植经验,但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于是疯狂地学习。他先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3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抽空外出参观学习、取经培训,并多次前往台湾学习。

  最后,他把台湾农业的管理模式引入自家农场,不仅种植枇杷、龙眼等果树,还成功引进香橙、芦柑、葡萄、莲雾、释迦、神秘果、桑葚等10多种特色果树,并打造了竹林、油桐、四季桂花、樱花等生态观光林。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原先的荒山变成了四季花果飘香的“花果山”,昔日沉寂荒凉的山村有了生机和人气。

  开办“田间学校”

  带领村民致富

  跟随郑为平在山坳里绕了大半圈,记者发现,几乎每棵果树都被一片片杂草包围,显得“杂乱无章”,却鲜有蚊虫滋扰。

  “这是我从台湾学到的种植经验。”郑为平说,农场每年坚持人工除草,见不到任何除草剂。果树周边存在一定量的杂草,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也能保证植物生态链的完整。

  郑为平还开了淘宝店,把村里的水果卖到全国各地。由于果品好,枇杷、柑橘等水果的售价均比市场同类果品高出数倍。他从“土专家”成长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这两年,他有了新的身份——特聘农技员。他在农场建立“田间学校”,开办“田间课堂”,经常邀请农业专家举办知识讲座,为周边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他的“田间学校”平均每年培训农民200多人,带动他们科技致富。他还无偿向周边村民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大胆试种优质水果、经济林、无公害蔬菜、名贵中草药等。

  村民陈祺德是“田间学校”学员之一,跟着郑为平走上生态农业路线。虽受疫情影响,但他家枇杷的价格比其他村民高出四成。

  郑为平还招商引资,与台商合作开办台湾农民创业园,吸纳本村和周边村剩余劳动力,每个劳动力一年都能赚到三四万元。

  如今,钟前村靠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地,每年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

  “未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会继续带动村民,紧跟新时代步伐,掌握更多技术,让生活越来越好。”郑为平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