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龙海:“小梁家”的三级跳

2020-07-10 09:04:50  来源:福建日报
  

  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生态底子好,森林覆盖率86.2%,被确定为生态旅游度假区,随着基础设施完善、景区建成,人气更是大为提升。在农场经营印尼小吃的梁慧蓉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梁家”的三级跳

  小吃小有名气——

  从家中散作到开店

  操作台上,大铁盆装着刚出炉的黑年糕,一双手快速而有节奏地切糕、称重、装盒……黑溜溜的黑年糕,在她的手掌间弹来弹去,香气四溢……

  见到“小梁家”店主梁慧蓉时,她正在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的店里包黑年糕。黑年糕,是印尼美食,基本材料是糯米、黑糖和椰浆,需4小时不间断人力“炒浆”制作而成。

  双第约三分之二人口是归侨侨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华侨归国,梁慧蓉的父母也从印尼回到双第。

  在“85后”梁慧蓉记忆里,小时候,逢年过节,她总能见到爸妈坐在烤炉前制作千层糕:一层烤熟,再添一层……如此反复20次,做一个平均要花2小时。可是,哪怕汗流浃背,也不能开风扇,因为这会影响烤箱温度,进而影响千层糕的品质。

  慢工出细活,她家的黑年糕、千层糕、印尼粽、九层糕、糯米糍等印尼小吃很受大家喜爱。于是,父母便有意多做些出售。可那时,双第孤悬深山,仅靠一条乡级公路与外界联系,小吃基本只是卖给当地侨民。

  “全村穷当当,母鸡跑光光,公鸡孤单单……”许多侨民无心待在这穷乡僻壤。梁慧蓉的姐姐远嫁香港,哥哥跑起了货车,梁慧蓉先后去了香港、厦门打工。

  对她家来说,2007年是个转折点。“那时,双第的印尼小吃开始小有名气,订货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车队解散,爸爸不再做调度员,妈妈也不再打零工。家里买了一个店面,决定专营印尼糕点店。”梁慧蓉说,那时,双第也慢慢有了变化。

  高速开通游客渐多——

  女承父业创立品牌

  2009年,龙海将双第定位为生态旅游度假区。之后,按“基础先行、项目带动、突出生态、旅游兴场”的发展思路,经多方筹措,双第开始改造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饮用水、垃圾收集中转、生态公园等基础设施。

  投资约2亿元建设的通联(南)靖(龙)海高速的双第连接线和长13公里的双榜公路,彻底改变了当地交通不便的状况。紧接着,又开通了来往市区的公交车,游客越来越多。

  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小梁父母,开始考虑印尼小吃店的继承问题。他们希望梁慧蓉回乡。

  起初,她有些犹豫。当时,她在厦门学美甲,前景很不错,和老公计划开个店,并把家安在厦门。但另一方面,她也看到双第日新月异,返乡的想法在心里慢慢萌芽。

  在父母劝说下,2010年,她和丈夫还是回到双第,接手了糕点店,还注册了“小梁家”商标,一并改了店名。

  其实,这些印尼小吃是可以流水线生产的,但梁慧蓉说“口味口感相去甚远”,为此,她依旧坚持父母传授的传统工艺,只是在经营思路上做了调整——

  父亲教她“没见到现金的生意不能做”,但现实是,她为景区、酒店等铺货,无法即时结算,只能月结;即便不赚钱的生意,但凡能打通渠道的,她也乐意做。

  “生态+”不断提升人气——

  短短十年收入翻三倍

  但,真正让梁慧蓉的生意起化合反应的,当属双第的“生态+”发展模式。

  双第森林覆盖率86.2%。不引进工业,是其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坚守的发展观念。这几年,双第又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九九坑溪安全生态水系。

  2015年,依托生态好底子,总投资数亿元的鹭凯生态农庄、乡下人园艺有限公司、百耕休闲农业园纷纷筑巢双第。其中,乡下人属“生态+智慧”模式,借助农业科技,着力打造亚洲最大仙人掌基地,同时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知识科普、传播;“生态+旅游”模式如鹭凯农庄,是一个集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亲子自然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农庄;“生态+产业”模式以百耕休闲农业园为代表,打造智慧型果蔬生产,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从百耕休闲农业园向着鹭凯农庄前行,数百亩无公害蔬菜一派生机,黑米稻浪绵延,萌态十足的蜗牛雕塑随处可见,就连邮筒、休闲椅、秋千和跷跷板也特别可爱。

  “游客喜欢这里的东南亚风情茅草屋、吊脚楼,对这里的印尼咖喱饭、印尼香茅猪蹄、越南粽子、越南扣肉等南洋美食津津乐道。东南亚异域风情的舞蹈,也是点睛之笔。”鹭凯副总经理王幼月说,现在,农庄年接待游客量15万余人次。

  三大景区建成后,双第的人气大大提升。景区常打电话预订“小梁家”的产品,南来北往的客人,更是让梁慧蓉的印尼小吃声名远播。

  随着订单增多,她聘请了3名工人。每天,仅一个售价60元的千层糕就能售出30多个。一到春节、“五一”、国庆等,店里更是应接不暇。

  如今,梁慧蓉的印尼小吃早已走出福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常有订单,最远还迈出国门,卖到了美国、加拿大。

  接手店铺短短10年,她负责制作,丈夫负责销售,“小梁家”年收入翻了近三倍。

  “你看,这么好的房子,不比市区差吧!”梁慧蓉的家是一栋两层小洋楼,合计16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屋外绿化带上种满绿植,楼之间的小花园里还配备了健身器材、石凳石椅。去年,她如愿买了一栋二手小洋楼。重装后,她便搬了进去,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房。

  前段时间,“小梁家”的生意也受到疫情冲击。时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梁慧蓉也有了新想法,打起了“互联网+”的主意,即将与一个电商团队合伙,将自己的小吃挂到网上销售。

  她说,只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来,一定可以把“小梁家”印尼小吃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记者 苏益纯 朱海华 通讯员 周志荣 唐艺渊)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