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过路护士紧急救助医院无缝接续:心跳骤停患者转危为安

2020-07-03 16:0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过路护士紧急救助医院无缝接续:心跳骤停患者转危为安

图为2日,患者黄老伯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福州7月3日电 (记者 吴晟炜)“赶紧救人,老人快不行了!”停好车后,出租车司机焦急地呼喊着,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遍掐着乘客黄老伯的人中。此时,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庄秀铭正巧路过此地,奔跑上前,用最快的速度放倒出租车副驾驶座,让黄老伯平躺,进行心肺复苏。接到急救电话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推着抢救平车火速抵达现场,持续进行抢救。这惊险的一幕2日上午7时许发生在福州五四路国医堂门前的出租车停靠点。所幸,各方抢救及时,黄老伯转危为安。

过路护士紧急救助医院无缝接续:心跳骤停患者转危为安

图为2日,患者黄老伯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受访者供图

  患者黄老伯今年60岁,患有尿毒症,当天清晨,他和往常一样,独自一人前来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准备进行血液透析。意外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我当时顾不了那么多,救人是第一位的。”回忆起抢救过程,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庄秀铭坚定地说。2日上午7点20分左右,和往常一样,庄秀铭在医院门口下车,准备上班。“经过出租车边上,我看到司机在大声呼救,副驾驶座上的老人脸色苍白”。出于职业敏感,庄秀铭立即上前把脉,发现黄老伯脉搏停止。她马上放平座椅靠背进行急救。第一次心肺复苏持续了约3分钟,第二次持续了约5分钟。

  就在庄秀铭持续对黄老伯进行抢救的同时。接到急救电话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小组王志民副主任医师与张明炜、徐华文两名医生也推着抢救平车赶到。“考虑到患者就在医院边上,120急救车出车遇到上班高峰,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时间,我们就推着平车一路奔跑。”王志民说。

  从庄秀铭的手中接过老人后,急救小组持续给予心肺复苏,待老人恢复心跳后,快速转入急诊科抢救室,急诊科主任肖章武、廖云海主治医师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后续抢救。“心跳和呼吸一旦发生骤停,如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复苏,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心跳和呼吸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这对提升挽救生命的几率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肖章武说。

  入院后,急诊床边心电图检查提示黄老伯急性下壁心肌缺血,院方立即启动急诊胸痛流程。在肖章武的主持下,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中。

  上午8点10分,黄老伯再次出现意识不清,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急救小组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及反复抢救药品使用。此时,动脉血气回报血钾高出检测范围,急救小组考虑黄老伯是高钾血症导致的心跳骤停,随即给予快速降钾的系列处理。

  肖章武告诉记者,抢救期间共对患者除颤6次。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不懈努力,黄老伯恢复自主呼吸、心跳,并趋稳定,随即安全转送ICU住院治疗。

  得知黄老伯转危为安,庄秀铭松了一口气。出生于1983年的庄秀铭是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护士。她告诉记者,得益于近年来,医院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的培训,让这次抢救过程临危不乱,从容处置。

  为进一步提高民众面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护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本领。近年来,加强心肺复苏专项培训日益受到重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卢静表示,院方也加强与社区、学校、消防救援部门等多方互动,培训心肺复苏技能,力争挽救更多的生命。

  资料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019年8月,福建省二人民医院开始着手创建胸痛中心,该院心内科主任郭进建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在郭进建看来,胸痛中心多科联动,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实现从患者发病、120转运到入院后影像检查、紧急抢救等过程无缝对接的绿色通道,大幅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郭进建表示,未来,胸痛中心将进一步优化流程、推进建设,为胸痛患者提供规范、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同时,也将加大对相关医学常识的推广普及,最大限度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